新墙河,永不磨灭的抗战记忆——访岳阳县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新墙河粼粼波光之上。两岸水绿山青,民舍点缀,一片岁月静好。然而八十余年前,这条蜿蜒108公里的河流曾被鲜血染红,烽火连天中,百姓流离失所。新墙河作为四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的前沿战场,见证了1938年至1945年间中日军队长达七年的残酷对峙,更镌刻下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



8月19日,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岳阳县博物馆的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试图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去挖掘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细节,探寻其背后蕴含的当代价值。


建馆十年升级归来,全景式呈现历史


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自2015年9月9日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它一直肩负着征集、典藏、陈列、研究、服务等多项功能,成为人们了解新墙河抗战历史的重要窗口。


为更好地保护抗战文化遗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该馆耗时9个月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于今年8月15日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升级后的展馆,在展陈内容、呈现形式与互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展陈内容上,展馆深入挖掘湘北本土抗战记忆,共有十个展厅,全景式展现了新墙河战役的壮烈历史。其中,新增“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抗日救亡:敌后烽火中的红色脊梁”“城陵矶保卫战:长江要塞的血火悲歌”“岳阳青年积极抗日:新墙河畔的青春丰碑”三大核心板块。


同时,展馆还增设了“前线报道”“文艺抗战”“战地邮站”等主题展区,通过历史图文、实物及场景再现,生动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坚守、文化抗战的力量以及战地邮站传递的家国情怀。



“展馆首次公开展出战地日记与将士家书,字里行间的家国大义与生命温情,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动容。”陈列馆馆长杨坚说。此外,新增展区借助历史影像、场景复原等科技手段,将宏观战役背景与微观个体故事相融,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体悟伟大的抗战精神。


文物会说话,罪恶铁证与民族伤痛的永恒见证


1938年11月11日,日军铁蹄踏入岳阳,至1945年9月22日最后一支驻岳日军被解除武装,岳阳沦陷近七年之久。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10几万将士血洒疆场、20多万平民被无辜杀害。


陈列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讲述者,默默诉说着日军的暴行和中华民族的苦难。


杨坚指着一张印着皑皑白骨的照片,神色凝重地讲述:“湘阴青山岛曾遭日军围击,他们将300多名百姓与200多名被俘官兵驱至稻田,以机枪扫射,仅1人生还;岛上一山洞中躲着29人,被日军发现后亦全部遇害。”



这只是日军在岳阳地区制造的众多惨案之一。营田惨案、青山惨案、云溪惨案、临湘桃三惨案……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无辜生命的消逝。


陈列馆还展示了一首《新墙镇民谣》:“新墙镇,许多街,依山傍水好气派……日本强盗一把火,瓦砾成堆鬼神哀。”这首歌谣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出日军侵占新墙镇后,当地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



岳阳楼这座千古名楼也未能幸免。一张照片里,一名日军士兵手持刺刀立于岳阳楼前,此时的岳阳楼已沦为日军司令部;另一张照片中,日军在岳阳楼城墙上刷写的“日华亲善”标语清晰可见。


“日华亲善的意思,就是说日本人和中华民族要像亲人一样和善相处。但是这可能吗?这就是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杨坚愤慨地说。


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会战时,日军悍然违反国际公约,向中国守军发射毒气弹。陈列馆不仅展示了记录这一罪行的照片,还有日军使用的防毒面具和《瓦斯防护教范草案》。“这些都是日军使用毒气的铁证。”杨坚说,这些实物是他十几年前在岳阳县乡下收集而来的。



玻璃展柜里的一张毯子,藏着一段屈辱往事。八年前,杨坚与志愿者走访慰安妇汤根珍,老人十六七岁时被日军抓走,沦为性奴隶,遭四年监禁与暴力虐待,还被强行灌避孕药导致终身未育。这张毯子,正是她那段痛苦经历的见证。


日军酒瓶、庆功小碟、酒杯等物件也在诉说过往。一个酒杯中间写着“祝贺凯旋”,反面写着“枽田造”。“酒杯上的文字都是中文,日本人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学去以后,反过头来又来残害我们的百姓,占领我们的国土,这就是日本典型的军国主义思想。”杨坚说道。


英雄不朽,新墙河畔永不消逝的精神丰碑


南源平江幕阜山,北起临湘龙窖山,两股清流在岳阳县筻口附近的三港嘴汇合后,始名新墙河,最终汇入洞庭湖。它不仅是湘北人民的母亲河,更是抗战时期的重要防线——中国军队阻击日军进攻长沙的前沿阵地在此,惊心动魄的拉锯战在此上演,它也因此被誉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新墙河抗战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陈列馆以家书、照片、雕塑等形式,生动展现他们保家卫国的壮举。



展馆大厅有三座雕像格外醒目:右边是爱国官兵,中间为八路军,左边为当地民众。这代表了湘北抗战中的三股力量,象征着全民抗战的伟大精神。


第一次湘北会战中,日军猛攻笔架山。负责驻守笔架山的史恩华营长,接到了师长覃异之的电话:“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但史恩华却坚定地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最终,史恩华坚守不退,全营官兵以身殉国。



“断头将军”王超奎的事迹同样动人。1941年12月25日,日军第三次向长沙大举进攻,营长王超奎率部坚守岳阳县新墙镇相公岭阵地。在奔赴战场前夕,他往家里寄了一封诀别信,信中写道:“昨日,我部队已加入火线……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阖家人不必思念我。好了,我是你们无望的一个人了……”战场上,王超奎带领全营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直至全部壮烈牺牲,年仅34岁。


还有“盘肠英雄”方琼连长。1939年9月,日寇从洞庭湖向驻守鹿角阵地的守军发起进攻,方琼组织所部英勇还击,多次击退敌人。奉命撤退时,他又与通讯兵返回阵地,手持机枪扫射日军。不幸的是,方琼大腿与腹部负伤,鲜血直流,但他仍用手捂住肠子,继续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这些英雄事迹只是新墙河抗战中的缩影。无数无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抗敌长城,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铭记过往,以历史为灯照前行之路


新墙河的河水静静流淌,似在低诉过往,又似在吟唱希望。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民族记忆从未沉没,抗战精神始终闪耀。


自建成以来,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这里早已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2月,它被授予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称号,年均接待学生超万人次,成为区域性红色教育的核心场所。



陈列馆升级后,岳阳县居民许星特意带8岁女儿前来参观。“陈列很齐全,能真切感受到那段苦难,我和孩子都受了很大触动。”他感慨道。


杨坚常对来参观的青少年说:“铭记历史,是为了从过往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传承弘扬抗战精神。要知道,唯有奋发图强、让祖国强大,才能不被欺凌。”这话道破了抗战历史教育的真谛——不是沉溺于伤痛,而是以历史为镜,凝聚民族力量,向着国家富强前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不只是记录历史的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通往未来的精神桥梁。它提醒着每一个人:那段血与火的过往,是民族不能忘却的根脉;而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坚韧、团结与抗争精神,是今日之中国在复兴路上破浪前行的底气。


河水汤汤,丰碑矗立。铭记新墙河的故事,便是将民族的精神火种代代相传——这火种里,有对和平的珍视,更有对未来的笃定:唯有不忘来路,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文/图 仇玉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历史   岳阳县   陈列馆   史实   记忆   日军   岳阳   精神   岳阳楼   惨案   中华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