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命赚没命花!又一餐饮巨头去世,年收入超10亿,死因曝光太可惜

40岁,年入10亿,事业正值巅峰,生命却猝然定格!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整个餐饮圈。

谁能想到,把云南菜做成全国连锁品牌的领路人,竟倒在了自己最拼的路上。

他是如何将一家小店打造成餐饮巨头的?又为什么在功成名就时,突然撒手人寰?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云海肴创始人猝然离世

9月21日,云海肴官方发布的一则讣告让许多人感到错愕。

品牌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在昆明去世,年仅40岁。

这位把一家小餐馆打造成年收入10亿元连锁品牌的创业者,最终倒在了自己最拼的路上,连一句告别也没能留下。

不少网友在惋惜中感叹,四十岁本应是收获奋斗果实的年纪,生命却骤然止步。

也有人感慨,挣再多的钱,也换不回陪父母吃一顿饭的时光。

更令人心酸的是,医生后来指出,赵晗的心梗并非真的“突如其来”。

而是长期熬夜、身体持续透支所累积的结果。

很少有人知道,云海肴的故事,始于一个大学生“不务正业”的念头。

2004年,云南小伙赵晗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人到了北京,胃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米线。

大二那年,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云南菜带来北京。

当时身边的人都觉得他太冲动,同学们忙着考研考公,他却成天泡在食堂,仔细观察北京人对云南口味的反应。

临近研究生毕业,大家都在投简历找工作,他却悄悄在北京后海定下一间店面,着手准备创业。

父母劝他找份安稳工作,但赵晗认准的事就不回头,一心只想让全国的人都尝到家乡的味道。

为了凑齐启动资金,他几乎豁出一切,甚至还动用了父母攒了半辈子原本用来买房的30万元。

之后又拉上堂哥、同学和好友朱海琴,几个人把能凑的钱全都拿了出来,组成了一个押上全部身家的创业团队。

从小店到年入10亿

为了做出地道的云南味,赵晗他们还做了件旁人眼里“有点傻”的事。

他们特意从云南请厨师和服务员,连米线都坚持自己做。

同学户峰阳为了研制无添加的米线,反复试验用掉上百吨大米,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停。

有人劝他们用半成品省事,赵晗却坚决不同意。

他觉得云南菜的“魂”不能丢,没了特色就什么都没了。

2009年,第一家云海肴在后海开业,店名取自“云南、后海、佳肴”三个词的组合。

那时候赵晗还是人大的在校研究生,开店的事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精力。

可刚开业没几天,现实就给了他一盆冷水。

谁也没料到,新店的热度还没焐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就打乱了所有计划。

后海本就靠游客撑场面,雪天里街上行人寥寥,店里的生意一下就冷了下来。

一天下来,菜卖不出40份,算下来每天要亏五六千。

发工资时,赵晗只能四处借钱,当初的冲劲被现实磨得所剩无几。

身边人劝他们趁早放弃,赵晗却不肯认输。

他带团队去中关村考察了半个月,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不是云南菜不受欢迎,而是店面选址不对。

2010年,他咬牙借了一笔钱,在中关村欧美汇开出第二家店。

并喊出一句打动不少北漂的口号: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

这次,他赌对了。

新店一开业就客满,当月便实现盈利。

那时候正好是地方菜系兴起的时候,购物中心急着引进优质餐饮品牌,云海肴赶上了好时机。

靠着汽锅鸡、香茅草烤鱼这些招牌菜,品牌很快火了起来。

2014年,红杉资本和聚霖资本主动找上门来谈投资。

赵晗提了一个特别的条件:资金必须主要用于供应链,且投资方不得干预经营。

拿到钱后,他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在昆明建起米线工厂,并与20多家农户合作,将云南的菌菇、花椒直供全国门店。

这一步,为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到了2019年,云海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出100多家直营店,年收入突破10亿元。

当时北京、上海所有川菜馆用的花椒总量,甚至不如云海肴一家多。

站在门店里,望着排队等位的顾客,赵晗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云南菜真的走出了云南,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两重危机,透支健康

然而,就在云海肴稳步发展之际,2020年的疫情给餐饮业带来沉重一击。

门店关门,收入骤降,每天仅房租和员工工资就要亏掉上百万元。

赵晗曾在朋友圈写道,下雪时不冷,化雪时才最冷。

即便处境艰难,他也没有裁员。

为了保障员工收入,他多方联系,最终与盒马达成“共享员工”合作。

400多名云海肴员工临时前往盒马工作,工资由盒马支付。

这个模式后来被很多餐饮企业效仿,却没多少人知道,那段时间赵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电话没停过,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体重掉了十几斤。

疫情稍微缓和后,2024年云海肴又遭打击。

新加坡分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导致60人送医。

品牌声誉受影响,国际化计划被迫暂停。

赵晗马上飞往新加坡,亲自盯着整改。

从员工培训到食材储存,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连续一个月没睡过整觉。

他在内部会议上提到,门店越多,供应链的薄弱环节越容易暴露。

而当时云海肴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门店超过140家后,供应链出现漏洞,食材储存问题被曝光,老顾客反映味道不如从前。

另一方面,新一批走“山野风”的云南菜馆更吸引年轻人,云海肴的装修风格逐渐显得过时。

为扭转局面,赵晗投入了全部心力,行程密集得喘不过气。

刚在成都沟通完供应链,紧接着就要飞往上海巡查门店,随后又得赶回北京参加工作会议。

航班延误、熬夜加班都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朋友劝他休息,他总是说餐饮人不敢停。

去世前半年,他已经明显消瘦,常感到胸闷、冒冷汗,却总以为是太累,一直没去医院检查。

四十岁这一年,赵晗留下了143家门店,却再也没能陪家人好好吃一顿饭。

2025年9月18日晚,他在昆明因胸闷倒地,送医抢救无效离世。

四十岁的生命,定格在他一路奔跑的路上。

他让云南菜走进了全国众多城市,自己却再也尝不到店里那锅冒着热气的汽锅鸡。

联合创始人朱海琴在悼念时表示,赵晗近几年压力极大。

团队将继续完成他留下的约定,把云海肴好好做下去。

他们计划年底将门店扩至200家,并再次尝试进入新加坡市场。

只是,那个最初带领大家追梦的人,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赵晗的故事,触动了许多和他一样拼搏的人。

熬夜、忽视健康,总想着等“以后”再好好生活,可“以后”未必会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钱赚得再多,也换不回失去的生命。

事业再成功,也补不回错过的陪伴时光。

如今,云海肴店里依然飘着汽锅鸡的香气,只是后厨少了那个认真检查食材的身影,店里也再见不到那位爱和顾客聊几句的云南老板。

愿他在天堂安息,也希望我们都能记得:健康,才是拼搏路上最不能透支的本钱。

结语

在追逐事业与财富的路上,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资本。真正的成功,未必是拥有多少家门店,而是能够安稳入睡,能与家人共享寻常晚餐。别让永不停歇的奔跑,最终换来无法弥补的缺席。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社:《云海着创始人去世,年仅40岁,当地殡仪馆回应》2025-09-19

2.云南日报:《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终年40岁》2025-09-1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死因   年收入   巨头   可惜   餐饮   云海   云南   北京   创始人   汽锅   米线   品牌   新加坡   路上   昆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