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这个冬天,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国贸能排上50米队,甚至要等上三小时、加价代购的一款产品,不是什么限定奢侈品,而是一款糖葫芦——奶皮子糖葫芦。这股热潮从10月底开始刮起,到半个月后的现在,已经风靡全国。除了北京,南京、武汉、深圳、长沙…但凡有奶皮子糖葫芦的店门口都多多少少排大队,贵的卖到98一串,甚至有人加价到百元一串求代购。商业圈也伺机而动,盒马、七鲜、海底捞火速上线奶皮子糖葫芦,最贴近年轻人的大学食堂也紧随其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食堂也安排上了……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奶皮子糖葫芦相关话题居高不下,在抖音获得超过10亿次播放,明星们也跟着晒出打卡照,进一步推高了这波热度,让奶皮子糖葫芦成了这个冬季的顶流。
怎么糖葫芦穿个马甲就能从5元一串狂飙到上百元?

走红公式
奶皮子糖葫芦并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新产品,在它的老家内蒙古,早在2024年就有了这款产品。
那么,为什么它在今年冬天突然爆红?
产品层面,奶皮子糖葫芦的成功在于“熟悉+陌生”的巧妙组合。它并不是颠覆性产品,而是把内蒙及西北地区的传统奶制品和北方经典糖葫芦进行组合叠加,通过口感层次与视觉差异制造新鲜感。
这样的组合和近几年食品行业的研发逻辑高度契合。比如茶咖界,这几年热衷于开发“意料之外”的饮品组合,把黄皮子、油柑、苹果这种大众饮品认知之外的水果放进了饮品杯;又比如冰品界对大米的狂热等等。
视觉层面,洁白的奶皮、晶莹的糖衣,加上草莓、蓝莓、青提等缤纷水果的色彩对比,让奶皮子糖葫芦具备天然的“网红相”,成为出片神器。
口感层面,奶皮子需要4-5公斤鲜奶熬煮6-8小时才能获得一张,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口感浓郁,成为继芋泥、肉松后的又一高脂高香型网红配料,它之前已经在酸奶、咖啡等领域有不俗的战绩,吸引力早已被验证。
供应链震颤
奶皮子,本是个小众产品,但因为消费端的狂热迅速传导至供应链上游,导致原材料奶皮子供不应求。一位内蒙古奶制品网店的店主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现在奶皮子市场有多可怕?整个内蒙古市场没有原材料,做不出来”。
价格也是翻倍的涨,从每百克7-8元上涨至每百克16-17元,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反映到奶皮子制造厂家上,就是质和量的瞬间升华。内蒙古的一家奶皮子生产厂家销售人员介绍,工厂之前一直生产的是圆形奶皮子,为满足市场需求,特地购买了新机器生产方形奶皮子。而过去厂里的工人中午12点就能下班,现在需要“三班倒”,一天生产上万张仍不够卖。
更抽象的是,一串小小糖葫芦还牵动了股市。被网友叫做“奶皮子概念股”的三元股份连续涨停,11日晚,三元股份发布公告否认自身具有“奶皮子糖葫芦”热点概念。但市场热情不减,12日开盘,三元股份仍“一字涨停”。其他相关概念股也纷纷走强,庄园牧场涨停,天润乳业、西部牧业涨超4%,伊利股份涨近4%。
速红速朽
迅速爆红的小食品,奶皮子糖葫芦不是第一个。在它之前,脏脏包、泡面小食堂、竹筒奶茶等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盛况,也都有着同样的命运:爆红→过剩→消失。
经济学中的“蛋挞效应”精准描绘了网红产品的生命周期轨迹。当某个产品突然爆红,便会催生大量同质化供给,导致市场迅速饱和。
这种野蛮生长会迅速稀释产品的稀缺性与新鲜感,最终从快速繁荣走向衰退。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的速红和奶皮子原材料的短缺,市场上已经出现奶皮子质量参差不齐、规格缩水、造假奶皮子。这些短期的逐利行为会消耗消费者的信任、透支品类的生命力。
冬季还没过去,奶皮子糖葫芦已显现出降温迹象。

面对这样的风口,保持理性至关重要。
对于消费者:尝鲜完全可以,但不必神话它。
对于商家:如果想小成本入局,可以尝试摆摊等轻资产模式,方便在热度过去后及时调整,切忌盲目All in。
想要打造长久的产品,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扎实的产品力、持续的创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