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接上初中的女儿,在学校旁边的小道子里,看到几个穿着她们学校校服的女生;
裤脚改得紧紧的,浓妆艳抹,嘴里叼着电子烟,笑着说周末要去夜店 “见世面”,边说还不忘吐槽班里一个女生土气。
看到她们,我仿佛看到了初中时的自己,那时候刚刚进入青春期,内心十分自卑,却又害怕别人看不起,故意为了融入同学而去做跟她们一样出格的事。

现在想来,似乎很多女生到了青春期都容易走上歧途,尤其是家长不太关注的孩子。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不过是青春期心理在 “作祟”——
她们半懂不懂地想当 “大人”,却没学会辨对错;怕被孤立,又选错了合群的方式。
01
初中女生的 “怪行为”,藏着 3 个心理学规律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爆竹,随时随地会爆炸,事实上,孩子并不是故意跟你对着干,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弄懂 3 点,你就不会只觉得 “孩子叛逆” 了。

1、孩子在找 “我是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12-15 岁的孩子正处于 “自我同一性危机” 阶段 ——
她们特别想知道 “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会不会喜欢我”。
女生比男生更在意群体看法,所以会刻意模仿 “受欢迎的人”:改校服、化妆、说脏话,哪怕自己不喜欢;
也觉得 “这样才像圈子里的人”,本质是想通过 “和别人一样” 找到自己的位置。

2、怕被孤立,不敢说 “不”
小学时孩子听家长的,到了初中,“同伴影响力” 会第一次超过父母。
女生的社交更细腻,也更敏感:“没人陪我上厕所”“没被拉进小群”,在她们眼里就是 “被抛弃”。
为了不被排挤,哪怕朋友让她逃课、用零花钱买潮牌,她也会答应 —— 比起 “做错事”,她更害怕“被大家丢下”。
3、在意长相,容易被外界的评价 “绑架”
初中女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胸是不是太小、腿是不是太粗、皮肤好不好。
这时如果有人说 “你穿露背装才好看”“抽烟显得你成熟”,她们很容易把这些话当成 “正确答案”,甚至用伤害身体的方式换 “认可”。

不是她们不懂事,是这个时期的女孩还没建立起 “我的价值不由别人定义” 的认知。
02
“学坏” 不是突然的,有 3 个信号别忽视
事实上,我们家长嘴里的 “学坏”,不是真的变成坏人,而是行为和价值观的 “偏差”。
这些信号往往从一些小细节开始。
首先,行为上:
从 “小叛逆” 到 “无底线”先是偷偷改校服、上课传纸条,试探规则;接着开始抽烟、喝酒、去 KTV,把 “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当 “酷”;
最后甚至为了合群,帮朋友欺负同学、用谎言掩盖错误,把 “讲义气” 凌驾于对错之上。

其次,认知上:
她们会把 “错的” 当成 “对的”。
她们会误解 “合群”—— 觉得 “不和大家一起逃课就是不合群”;
误解 “成熟”—— 把 “谈恋爱、顶撞老师” 当 “长大”,反而觉得 “认真学习的是书呆子”;
误解 “价值”—— 认为 “长得漂亮就能被喜欢”,花两小时化妆,却不愿花 20 分钟背古诗。
最后,心态上:
她们不知道, “一次错”并没有什么,一点小错就开始“破罐子破摔”。

考试考砸了,不说 “我没复习好”,反而说 “我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
被朋友冷落了,不想 “是不是合不来”,而是觉得 “所有人都不喜欢我”;
甚至因为别人说 “你太乖了”,就故意做 “坏” 事。
她们擅长用 “放弃自己”这种方式,来对抗 “不被认可” 的焦虑。
03
这4条潜规则,请你尽早告诉孩子
初中不是 “学坏” 的温床,而是帮孩子长出 “辨错能力” 的关键期。
家长不用忧虑,也不用把孩子关在温室里,记住这 4 条潜规则,教她自己避开坑。
潜规则 1:把 “合群” 当 “必须”,容易被小圈子绑架

坑点:
为了不被孤立,放弃学习、说脏话、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怎么避开:
帮孩子识别 “健康圈子”:问她 “和这群朋友玩,你是更开心了,还是总担心做错事?”
如果需要伪装自己才能融入,就告诉她 “这不是朋友,是牢笼”。
给她底气:
“哪怕暂时没朋友也没关系,找和你一样喜欢学习、喜欢打球的人,慢慢会遇到同频的人。”
潜规则 2:用 “身体” 换关注,把底线丢了

坑点:为了 “酷” 抽烟喝酒,为了 “被喜欢” 穿暴露衣服,甚至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怎么避开:
提前跟孩子说清楚:“你的身体是自己的,不是换别人喜欢的筹码。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让你做不舒服的事。”
千万别否定孩子的爱美之心:
可以说 “你想变好看很正常,但咱们可以用健康的方式,比如换个你喜欢的发型、穿干净的校服,这样比浓妆更显精神”。
潜规则 3:把 “漂亮” 当 “捷径”,忽略真本事
坑点:每天花大量时间化妆打扮,觉得 “只要够漂亮,以后就不用努力”。

怎么避开:
用真实例子告诉她:“16 岁的漂亮靠长相,26 岁的漂亮靠能力。你现在背的古诗、会的数学题,以后都是别人拿不走的本事。”
引导她平衡:
“化妆可以,但咱们约定好,先完成作业、背完单词,再花 10 分钟收拾自己,好不好?”
潜规则 4:一次犯错就 “躺平”,用 “不在乎” 藏焦虑
坑点:考砸一次就放弃学习,被朋友背叛就觉得 “没人可信”,用 “破罐子破摔” 掩饰自己的在意。怎么避:
别骂她 “没用”,而是帮她找办法:
“这次没考好,咱们一起看看哪道题错了,下次注意就好,一次错不算什么。”

告诉她:“人生就像走路,摔一跤很正常,重要的是你能自己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妈妈永远会在你身后帮你。”
03
最后想跟家长说:
初中女生的 “学坏”,更像是青春期的 “试错”。
她们不是故意走歪路,只是还没学会在 “想合群”“想变酷” 和 “做对的事” 之间找平衡。
我们不用怕孩子犯错,更不用把她当成 “随时会学坏的危险分子”。

比起 “阻止她走歪”,不如教她 “走歪了之后,怎么自己走回正路”—— 这才是能让她受益一辈子的能力。
愿每个初中女生,都能在青春期的迷茫里,找到那条踏实又光明的路。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