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霜降,老人家常说,“补冬不如补霜降”,这话可不是白说的。冬天补养像是“临阵磨枪”,而这霜降时节进补,那可是给身体打底子的黄金期,能把脾、肺、肾都养得妥妥的,整个秋冬都舒坦。
为啥这么说呢?霜降时节,天气由凉转寒,大地开始收肃之气。我们的身体也一样,阳气内收,脾胃的消化能力反而比夏天要强一些,这时候吃进去的营养更容易被吸收蕴藏,为应对严冬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啊,霜降时节,再忙也得记得“吃3宝,做1事”,把健康放在心上。
第一宝: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
这秋风一起,就馋那口热气腾腾的羊肉了。羊肉性温,能给我们身体带来宝贵的温暖,补益气血,还能增强抵抗力,天冷的时候吃它,手脚都不容易冰凉了。
推荐食谱:红烧羊肉炖白萝卜
这菜做着不复杂,味道却鲜美得能让人吞掉舌头!羊肉酥烂,白萝卜清甜,汤汁浓郁,配米饭简直一绝。
1. 一斤左右的带皮羊肉剁成块,用冷水浸泡1小时出出血水。然后冷水下锅,加几片姜、一勺料酒,大火煮开,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洗净。
2. 锅里倒点油,烧热后放姜片、葱段、2个八角、一小块桂皮、2片香叶、一小把干辣椒(不吃辣可不放)煸炒出香味。
3. 倒入焯好水的羊肉,中火翻炒至表面微黄。烹入2勺料酒、3勺生抽、1勺老抽、1勺蚝油,翻炒均匀让羊肉上色。加入足量的开水,水量要没过羊肉。再加几颗冰糖,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慢炖40分钟。
4. 一根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放入锅中,继续炖煮20分钟,至萝卜透明软烂。最后尝一下咸淡,酌情加盐,开大火把汤汁收浓一些,撒上点香菜或青蒜叶就可以出锅啦!
第二宝:板栗——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这个时节,糖炒栗子的香味总是飘满大街小巷。板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味道甘甜,对脾胃和肾都特别好,还能缓和腰腿无力的问题。
推荐食谱:板栗红枣炖鸡汤
这道汤可谓是“十全大补”,温和滋补,尤其适合体虚、容易疲劳的人。鸡汤的鲜甜中融合了板栗的香糯和药材的甘醇,一碗下肚,从里到外都暖透了。
1. 半只老母鸡剁块,焯水后洗净。十来颗板栗剥好(用买来的熟板栗仁更方便)。红枣6-8颗去核,枸杞一小把,黄芪10克,铁皮石斛枫斗5-6颗(没有可省略)洗净备用。
2. 将所有材料(除了枸杞)全部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再放几片姜。
3. 大火烧开,如果有浮沫就撇掉,然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
4. 关火前10分钟,加入枸杞和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第三宝:柿子——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霜降前后的柿子最是香甜,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能润肺燥,对秋冬季容易出现的口干舌燥、咳嗽有痰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记住,柿子性寒,不要空腹吃,一次也别吃太多哦。
推荐食谱:柿子粗粮团子
新鲜的柿子除了直接吃,做成小点心也别有风味。这个粗粮团子,巧妙地把柿子的清甜和杂粮的香气融合在一起,健康又美味。
1. 一个熟透的软柿子去皮,把果肉放在碗里捣成泥。
2. 在柿子泥中依次加入适量的玉米面、糯米粉(比例约2:1),一小把提前煮烂并拌入少许红糖的红小豆,再放几颗葡萄干,适量红枣碎增加风味。
3. 用手把所有材料揉成一个不粘手的面团。如果觉得干就加点水或牛奶,觉得湿就再加点粉。将大面团分成小剂子,捏成窝头状或者你喜欢的任何形状。
4. 放在蒸屉上,水开后蒸15分钟左右,关火焖2分钟即可。出锅的团子金黄油亮,带着柿子的天然甜香,特别好吃。
霜降要做的“1事”:晒太阳,晒对背
吃得好,事儿也不能忘。这“1事”就是——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我们的后背有条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中午时分(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阳光充足又不猛烈,出去晒上15-20分钟的后背,感觉整个身体都暖洋洋的,能很好地补充阳气,驱散寒邪,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情也会变得开朗。
霜降时节,再忙也别忘了关爱自己和家人。把这“3宝”端上餐桌,找个时间晒晒暖阳,养好我们的脾、肺、肾,元气满满、平平安安地迎接冬天的到来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