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25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办。主场活动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主题,通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大篇章,以文化讲述、艺术表演、特色产品体验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推广“三茶”统筹理念。
茶叶是浙江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历史经典产业,也是推动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土特产”。作为浙江传统优势出口农产品,茶叶出口额、出口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茶产业发展如何?有哪些特点?一起了解~
增值快于增产、绿茶占据主导
多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稳面、增产、提效”的茶产业发展思路。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325.6万亩、产量20.7万吨、产值301.7亿元。其中绿茶占90%左右,居绝对主导地位;红茶占7%左右,已成为浙江第二大茶类。
形成“南早、北白、中龙井”格局
精深加工能力强、新兴业态发展猛
全省现有茶企8000余家,其中年销售亿元以上茶企26家。茶叶市场90余个,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总部经济”特征初显,茶叶市场交易量的30%和出口量的70%来自外省。此外,2024年浙江抹茶加工、新茶饮异军突起。
科研人才密集、技术支撑强劲
浙江拥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8家国字号茶叶机构,拥有茶叶技术人员300余人。
浙江有世界上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茶树种质3000多份,育成25个优良品种。名优茶标准化自动化加工技术、抹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等主推技术全国领先,连续四年包揽全国茶叶加工冠军,实现“四连冠”。
非遗传承有序、品牌打造有力
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6项茶叶加工、茶俗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外最具规模、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茶叶盛会。
培育了龙井茶、安吉白茶等一批区域优势公共品牌,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品牌数量和品牌总价值均居全国第一。
产生“百万就业、百亿增收”效应
2024年全省茶产业一二三产创造就业岗位216万个,茶农人均一产增收1.83万元,春茶采摘季节,每年吸引外省采茶工50余万,收入达6000元/月。与2014年相比,茶叶产值增长超百亿,已带动“百万就业”、实现“百亿增收”。
“国际茶日”,这场盛会不得不提~
5月21日-2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国家级的茶叶专业盛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自2017年起永久落户杭州,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是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品牌、茶旅游和茶消费于一体的全方位交流平台。
今年,茶博会浙江馆中心展示区按照“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分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大板块。
茶文化区域
现场开展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展示龙井茶国家标准样品,宣传龙井茶品牌;开展长兴紫笋茶唐代饼茶制作技艺演示,并现场分享饼茶的色香味;安排了径山茶宴点茶,感受宋韵文化。
茶产业区域
集中展出上百种琳琅满目的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和青茶,展现了浙江近年来名优茶发展的巨大成就;还展出传统出口产品——珠茶。
茶科技区域
有中茶所研制的智能虫情测报仪、小茗采茶机等,中茶院研制的茶叶品质成分快速检测仪等科研产品,有各地已经产业化的各式各样的“茶+”产品,还有用白化、黄化、紫化品种加工的特色茶叶。
此外,还设立了茶产业数字化板块,重点展示茶园绿色防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及龙井茶证明商标溯源标识的应用场景。今年,还特别设立了新茶饮展示展销区,5家企业现场制作近20款各种各样的新茶饮产品,及龙井啤酒、糕点等。
(▲点击查看大图)
材料来源:浙江农业农村
编辑:李为民
责编:丁桂花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