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招演员,姜黎黎一咬牙报了名。考场人挤人,她穿着旧蓝衫,站那儿手心冒汗。
没想到真过了,成了厂里小演员。
那年她21岁,第一部戏就是《雁鸣湖畔》,镜头前她念台词还带点护士的细腻劲儿,导演得反复教站位。

拍完这部,她慢慢找着感觉,演技上道了。
1980年《红牡丹》让她彻底火起来,那里面她演侠女,策马扬鞭的模样,观众看完直呼过瘾。电影热映后,她唱的主题曲《啊牡丹》传遍大街小巷,百花丛中最鲜艳的比喻,贴切得像给她量身定做。
接着1982年《赤橙黄绿青蓝紫》,她拿了百花奖最佳女配,那年颁奖礼她上台,手里奖杯沉甸甸的,台下闪光灯晃眼。

1984年她还主持春晚,跟搭档说笑间,灯光热辣,掌声阵阵。
她这辈子拍了二三十部戏,形象总带股英气,不腻歪,圈里人说她是低调的常青树。
汪宝生比她小三岁,北京人,早年1972年就进了长影,当演员。他家底子普通,进厂后稳扎稳打,多演配角,偶尔客串主角。

像《长空雄鹰》《自豪吧,母亲》那些片子,他总演那种老实青年,戴副眼镜,斯文模样。
厂里同事说他像书生,拍戏爱琢磨人物,下戏了还跑外头踩点找灵感。
他没她那么红,但靠谱,合作过的都爱再找他搭档。

那年厂区秋风扫叶,她背包去报到,不熟路,在楼梯口碰见他下楼,随口问了句报到处。
他抬头看了她两秒,指了方向,就继续走人。俩人第一次打照面,就这么短短几秒。
没多久,《雁鸣湖畔》剧组开机,他们又分到一个组。

他演男二,她女三,对戏多,他帮她扛道具,她递水烟,午饭蹲树荫下啃馒头,交流起来自然。
厂里规矩严,演员间走太近容易出事儿,有人眼红,写报告捅领导。
戏杀青没几天,俩人就被叫去办公室审。报告上说他们谈对象,影响纪律。她俩都否认,就同事帮忙。

可领导不信,审来审去,处分下来了。
他先关禁闭三天,小屋子黑咕隆咚,她被撂一边不许拍戏,还差点下农村。
他听说她要走,冲领导申请自愿去农村,让她留厂。领导没同意他的换位,但处分照下。

他收拾行李,扛锄头去了乡下,泥巴路滑,日子苦哈哈。两人从那起靠信件联系,农村信慢,他写地里收成,她回厂里学缝纫。
整整两年,风波才淡。1977年他回厂,第一件事找她。俩人见面递水,眼神多停留。从那起,联系紧了。她1980年凭《红牡丹》大红,银幕上她鲜亮,他台下看片鼓掌。
1982年她获奖,他也去捧场。1984年春晚她主持,他后台递毛巾。信件电话不断,聚少离多,反倒让感情稳。

1985年她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行李一拎又分居。他送火车站,塞苹果干粮。她北影日子忙,课余钻电话亭打长途,聊厂里琐事。
同学后来忆,她每天一放学就去,话筒贴耳,声音带沙。
五年过去,她毕业回长影。那年俩人领证,民政局雪小,简单填表签字。婚后单位安排孕检,她满心欢喜去抽血,谁知报告出来,肿瘤恶性,随时危及生命。

她拿着单子回家,搁桌上说分开。他捡起看,摇头不肯。复查一样,他拉她求医生,跪诊室门前。住院他守床,剥橘子喂药,用最好药物。手术六个钟头,他走廊踱步抽烟。术后感染,她反复发烧,他擦身换药。休养一年,她出院,步子稳了。
1991年她生女儿,中年得女,他第一次抱孩子,手抖。取名汪江,俩姓合一块儿,寓意长久。从那起,她退圈专心带娃,他继续拍戏。
经济紧,一家三口挤着过。她合计国外机会,亲戚在美国站脚,她觉得可试。

1993年他辞厂职,带妻女飞洛杉矶。落地租公寓,她学开车,超市挑菜磕巴英语。他开文化公司,签合同跟华人砍价。女儿上幼儿园,背书包适应快。头两年亲戚帮,日子凑合。可钱花快,生意黄了,货堆仓库。他算账纸划拉,亲戚渐疏。俩人商量,回国吧。
1995年夏收拾行李,女儿哭闹,航班颠簸落地北京,转火车回长春。
回国他转幕后,当助理,剧组跑腿风吹日晒。

2000年她复出,拍《还珠格格3》,宫廷戏服重,走位慢。
如今俩人近七十,头发银白步慢。
女儿五十出头,仍单,高管位稳,他们去美带礼物,机场推轮椅扶上车。

女儿单着,他们不急,开心就好。
生活本就如此,有喜有惊,关键是有人陪着走。
参考资料
姜黎黎十张罕见的高清照片,见证当年银幕上红牡丹的娇美容颜 搜狐娱乐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