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抗美援朝以后,整个朝鲜半岛签订了停战协议。从此半岛一分为二,正式确立了2个政权。当时金日成对未来国土的面积绞尽了脑汁。
他甚至会派遣史学家来到中国询查古籍,试图证明东北属于古朝鲜。对于这种行径,周总理并没有声张,既维护了两个国家之间颜面又让金日成打消了念头。
究竟在当时具体情况是如何?周总理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举全国之力将美联军从朝鲜半岛上打跑了。当时的金日成相当感激中国的付出,更是在他有生之年对中国访问几十次。自此中国与朝鲜的蜜月期开始。
但好景不长,金正日安定下来以后就不太安分。当年他的初衷就是让中国把整个朝鲜半岛占领。
当时中国是先有跨海作战的打算,可没想到朝鲜半岛爆发战争,这才把攻打台湾的计划搁浅。中国已经帮了那么多,但金日成还是不满意。面对只有三八线以北的地区,他有些不安。
毕竟自己的地域少,新中国成立后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威胁到自己。再加上境内的资源匮乏,所以金日成逐渐打起了中国东北的主意。
当时金日成曾经在中国组织抗日联盟,他在东北待的时间可不短。所以有一天,金正日突发奇想:要是东北属于朝鲜该多好?
毕竟如果东北能划到朝鲜境内的话,那自己南下征战就不是梦!再说中国比美国道义多了,倘若自己能找到东北属于朝鲜的证据,中国说不定真能将土地划来。
没想到金日成的突发奇想能如此可笑,但他一本正经的将这个观点给提出来了,甚至为了此事还特地派了朝鲜一名历史学家李趾麟来到中国。
表面上是来留学、是交流,但实际上李趾麟跟着中国历史学家顾颉刚学习中国与朝鲜的历史。
当时顾颉刚就很疑惑:不要说朝鲜了,就是中国在1958年的时候都忙着建设新中国。更不要说刚刚打完仗的朝鲜了。
这个时候即使要来留学,也是要派人过来学基建与国防的专业,为何就派了一个学历史的来跟着自己呢?
其实顾颉刚虽然怀疑,但也没说什么。在他的指导下,李趾麟将朝鲜史给编著了出来。于是他带着这套藏书回到了朝鲜,受到众人的追捧,大家都挺高兴,但除了金日成。
毕竟金日成当年的初衷就是东北,可成功编撰出了一本朝鲜史却没把东北属于朝鲜的证据给找出来。
其实这一点金日成不必失望,因为从古到今,朝鲜半岛一直都是中国的附庸。还想惦记着东北的归属,得先弄清楚原先的历史才行。
在古代,朝鲜一直都依附于中国,金日成想象中东北属于朝鲜的论点恰恰相反。这就很尴尬了,但是李趾麟来到中国后就埋头苦学。
谁能想到李趾麟在中国一待就是5年,那种废寝忘食的样子让人摸不着头脑。从《汉书》到《史记》,李趾麟也很难找到证据。
后来大家都明白了他的用意,可事实就摆在面前:朝鲜半岛其实起源于中国。就算这位朝鲜最久负盛名的历史学者也没法编一个不存在的历史。
在1958年金日成再次访华的时候,就开始有意无意往东北与朝鲜的起源方向带节奏。此时的周总理看明白怎么回事,但实事求是地把结论说出来,似乎彼此都会尴尬。
结果周总理在与金日成的闲聊中就半开玩笑地给了金日成一个答案。
对于对方再三纠结,周总理说道:“要说到天南海北的人们生活习惯的话,可能福建那里的人可能与朝鲜的生活习惯像。”
在这里看着金日成的不解的眼神继续道:“有时福建人的方言也听不懂,和朝鲜人讲话差不多。也许当年有人从福建移居到朝鲜。”
听完周总理半开玩笑的话后,金日成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中国的领导人已经转移了问题,已经说明白了东北在古代也不属于朝鲜。
于是金日成有些生气,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于是他完成访华后就匆匆回国,在一番思量后又去抱了苏联的大腿了。
参考资料:
1·搜狐新闻-《文革期间中朝危机:朝鲜曾向中国索要大半个东北》
2·环球人物杂志-《朝鲜领导人的中国足迹:金日成主席生前40多次访华》
3·加拿大华人网-《朝鲜向中国要大半个东北 遭拒后砸碎毛岸英墓碑》4·-《毛泽东朝语翻译:朝鲜往事 金日成聊天讲东北话》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