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陇上瑰宝,解码千年文化。
10月23日至26日,2025甘肃研学旅行大会踩线活动在敦煌、嘉峪关、张掖举行。来自国内重点研学机构、旅行社及主流媒体的120余位代表齐聚陇原,全面考察甘肃研学资源的特色禀赋与开发潜力。
四天时间里,代表们通过实地探访、沉浸体验与精准对接,深入了解三地研学场景与基地,亲身感受甘肃“文化有深度、自然有广度、历史有厚度”的研学魅力。
以本次踩线活动为起点,省内外研学合作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通过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甘肃研学产品将加速走向全国,省外机构也将获得更多特色线路选择,共同提升“如意甘肃”研学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游客打卡敦煌莫高窟。
敦煌:一堂生动的“敦煌文化体验课”
十月敦煌秋光好。参加此次研学踩线活动的代表们,在莫高窟的壁画、塑像前驻足凝望,在《乐动敦煌》的旋律中沉浸品味,仿佛是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敦煌文化体验课”。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代表们观看超高清数字影像与3D球幕电影,沉浸式感受沉睡千年的壁画与彩塑在眼前“活”了起来。随后,走进实体洞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壁画、塑像,仿佛穿越回那个丝路繁华、商旅云集的时代。
“以前在电视上看莫高窟,它只是一个遥远的文化符号。今天借助数字技术,连壁画上飞天飘带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那种震撼直击心灵。”武汉知行乐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梦婕观看超高清数字影像与3D球幕电影后连连赞叹道。
“这些洞窟是工匠一锤一锤开凿出来的,壁画是用矿物颜料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虽历经千年依然鲜活。这不只是艺术,更是一代代人守护文明的坚守与传承。”港中旅国际(山东)旅行社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周海感慨道,“无论深厚历史、璀璨文化还是文化的坚守与传承,都是研学最好的教材与课堂。”

代表们在莫高学堂体验。
人类敦煌,心向往之。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研学游成为敦煌旅游的新亮点。
2018年底,敦煌研究院依托丰富的石窟资源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推出“莫高学堂”研学品牌,自主研发了10余门富有敦煌文化特色的研学课程,让游客在参观之余,能够深入体验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艺术魅力。
今年6月,甘肃演艺集团打造了“莫高窟736窟——敦煌文化新空间”,研发了“乐动敦煌”、敦煌文化、非遗及民俗三大研学课程体系,激活历史与当代的对话,联结艺术与生活的共鸣,助力敦煌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在深入了解敦煌丰富而独特的研学课程后,钱梦婕更加确信这里是独具特色与魅力的研学目的地。“我们将深化与甘肃的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开发出更具深度与互动性的研学产品,让每一位到访者从普通的游客变为敦煌文化的深度体验者和主动传播者。”

《天下嘉峪关》剧秀拉开帷幕。
嘉峪关:一场跨越六百余年的古今对话
带着敦煌文化浸润的余韵,代表们一路向东,抵达嘉峪关。当夕阳为这座“天下第一雄关”镀上一抹金辉,巍峨的城楼在暮色中更显苍劲。夜幕降临,灯光次第亮起,勾勒出关城雄浑的轮廓,一场跨越六百余年的古今对话,在光影交错间悄然展开。
随着中国首部原址实景长城文化沉浸式夜游项目——《天下嘉峪关》剧秀拉开帷幕,代表们沉浸于“开城入梦,穿越千年”的意境之中,切身感受塞外边关的风土人情、丝路盛景的繁荣热闹,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韧风骨。
“以往只在白天领略过嘉峪关的雄壮,夜间的关城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北京童步天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郝丹举起手机,对准被灯光照亮的“光化门”匾额,“这光将砖石的每处纹理都勾勒得清清楚楚,仿佛能听见当年戍卒的低语与兵戈的回响。”
“我们希望通过夜游,让游客从‘看风景’变成‘入场景’。”嘉峪关关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城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也在于它承载的历史记忆,“夜游项目通过光影引导和情景演绎,让游客与历史对话,这种‘慢体验’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代表们深入了解简牍制作技艺。
距嘉峪关关城不远处的长城印记研学基地,已成为各地研学团队的热门目的地。这座集长城文化研学、非遗展示、技艺体验与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基地,同步开设风雨雕、银雕、沙石画等八大特色课程,为来访者打开一扇触摸历史、亲身体验的文化之窗。
在简牍制作课堂上,指导老师熊健婷一边演示加工木片、做旧、书写、编连等步骤,一边细致讲解简牍背后的历史。围坐在一旁的孩子们听得认真,在亲手制作中感受着千年文字承载的温度与厚度。
“这里的研学课程不只是让孩子们看和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手实践。”淳安北上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向明对嘉峪关研学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表示,将借助嘉峪关丰富的历史底蕴,共同打造系列化、主题化的研学路线,让“带着课本去旅行”成为嘉峪关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张掖:一次解密地质奇观的实践之旅
代表们继续东行,踏上张掖这片大自然慷慨赠予的彩色土地。张掖以磅礴绚烂的地质奇观,为此次研学之旅绘上了另一重浓墨重彩。
“看!阳光一照,这片山像被打翻的调色盘,太震撼了!”站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观景台上,西安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祁复红忍不住举起相机,定格眼前斑斓的地质画卷。

临泽二中的学生们开启研学之旅。
带着对七彩丹霞的留恋,代表们走进张掖地质公园博物馆。馆内借助大型图板、数字沙盘、全息投影以及VR/AR沉浸式体验等现代展陈手段,系统解读了张掖独特的地貌景观与自然资源。
在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研学实践基地,临泽二中的学生们正专注进行“七彩丹霞土壤浸出液pH值测定”实验。取样、称量、浸取、离心、测定……初二年级学生李淑贤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她说:“把课堂搬到地质公园,边采样边实验,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让我感受到地质科学的魅力,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马蹄寺石窟群研学基地,是一座融合石窟艺术、生态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研学平台。在基地内的马蹄生态文化科普馆,研学教师普瑾正讲授裕固族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通过亲手参与服饰制作,孩子们不仅能了解裕固族的民俗文化,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智慧。”

研学老师为学生讲解裕固族服饰制作方法。
在实地观摩与动手实践中,代表们一步步解锁河西走廊的自然密码与人文基因。南京文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华来说:“张掖的研学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自然奇观的震撼,也有文化传承的温度,为我们设计跨区域研学路线提供了宝贵资源。”
北京宸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旭光表示:“甘肃有着丰富的研学资源,期待与当地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更多高质量的研学课程,让学生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知识。”
从敦煌的艺术殿堂,到嘉峪关的历史现场,再到张掖的自然画卷,这条踩线之路串起的不仅是甘肃的丝路明珠,更是一条从文化感知、历史共鸣到自然探索的完整研学脉络。随着省内外机构合作的深化,“如意甘肃”的研学图景正以其深度、广度与厚度,在全国视野中渐次铺陈,绽放新彩。(文/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