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刚刚在波兰边境松了口气,波兰政府却又在外交场合“补了一刀”。9月25日凌晨,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口岸重新开放,这个承载中欧班列全线近九成货运量的关键节点终于恢复通行。
但就在第二天,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却对着美国媒体开炮,称“中国是唯一能迫使俄罗斯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国家,却不愿这么做”。
波兰此次关闭口岸的决定来得突然而强硬。9月12日,波兰政府以俄白联合军演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为由,无限期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陆路边境口岸。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约300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无法移动。这些列车上装载着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原本只需15天就能送达欧洲的货物,瞬间成了“边境流浪儿”。
讽刺的是,就在口岸关闭前几天,中国外长王毅刚访问波兰,双方签署了确保中欧班列顺利通行的协议。协议墨迹未干,波兰就单方面毁约。
波兰的边境关闭持续了11天,直到9月25日才重新开放。 这11天的瘫痪对中欧贸易大动脉的影响不言而喻。
马拉舍维奇口岸并非普通的边境通道,它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全线90%的货运量。这个曾经的边陲小镇,因中欧班列而发展成为欧洲东方物流枢纽,带动数万人口就业。
口岸的关闭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数据显示,每天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整个欧盟每日损失高达1亿欧元,250亿欧元贸易额被直接冻结。
欧洲供应链率先崩塌——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车企因零部件断供被迫减速生产线,法国零售商面临库存告急。
波兰自身更是得不偿失。中欧班列每年在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转运上百万吨货物,当地三分之一的人口依赖此生计。边境一封,物流、仓储、清关等相关产业收入锐减,失业率飙升15%,年损失超20亿欧元。
波兰此举表面的理由是“国家安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的地缘政治算计。
作为北约东翼的“反俄先锋”,波兰试图以中欧班列为筹码,逼迫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改变中立立场,同时向美国和北约表忠心,换取更多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
更现实的考量是,波兰想借机在农产品准入、稀土出口等领域迫使中国让步,将经济通道异化为政治勒索工具。
波兰的算盘打得很精:一边恢复中欧班列,继续从中国贸易中获利;一边在话语场上紧贴美西方阵营,对中国进行舆论施压。这种“两边下注”的做法,短期看是想左右逢源,长远看却暴露了它在大国博弈中的两难处境。
面对波兰的挑衅,中国没有回避,反而正面接招,一句话直戳问题核心:“甩锅中国,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给出明确回应: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并强调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推动劝和促谈。
他话锋一转指出:“不希望战争结束、不断拱火浇油、甚至从中大发战争财的另有他人,不是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就在波兰宣布“无限期封关”的次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愿意与北极沿岸国家加强合作,加速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
北极航道正在成为一条备受关注的新线路。这条通道虽然常年被冰封,但随着气候变化和破冰技术进步,已经具备商业化运行的基础。
相比传统的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北极航道更短、更快、更少中间环节,更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9月20日,中国宁波港一艘货轮试跑北极东北航线,连接国内港口与英国、荷兰、德国乃至波兰的格但斯克港。如果顺利开通,从中国东部港口出发,只需18天就能到达英国,时间缩短一半。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