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黄牛老张还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片仔癀现货,1600一粒,要的私聊”。一天能赚个两三千块,简直比卖茅台还来钱。
今年呢?他的朋友圈已经换成了“片仔癀清仓甩卖,680包邮,急出”。
就这么短短两年,曾经被炒到天价的“药中茅台”,如今在京东自营店只卖599元。 这价格跌得,比跳水运动员的姿势还漂亮。

说起片仔癀当年的火爆,那真是。。。怎么形容呢?反正就是药店限购、黄牛加价、电商断货——标准的“饥饿营销”三件套。
2021年7月,片仔癀股价冲到491.88元的历史高位,市值一度突破2900亿。什么概念?差不多等于三个云南白药,或者两个同仁堂。
那时候买片仔癀,跟抢茅台似的。济南的李大姐还记得,她为了给老伴买两粒片仔癀,早上六点就去药店排队,结果人家告诉她:“一人限购一粒,身份证登记,下周再来。”
那阵子,片仔癀在药店的地位,可能比柜台里的人参燕窝还金贵。
当时有的连锁药店里专门设了个小金库,片仔癀都锁在保险柜里,卖一粒要店长签字。
说白了,片仔癀能火起来,靠的是三样东西:历史、神秘、稀缺。
明朝末年的宫廷秘方,国家保密配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Title听着就牛。核心成分里的麝香、牛黄,那都是珍稀动物产物,天然就自带“贵族气质”。
但问题来了——它真的有那么神吗?

翻翻说明书,片仔癀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肝炎和各种炎症。听起来挺厉害,但说实话,这些症状现代医学都有更便宜、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可架不住有人信啊。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我爸肝不好,吃了片仔癀确实感觉舒服些。”也有人说:“760一粒确实贵,但药效摆在那儿。”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大概就是其玄妙之处。
任何东西,炒得太高了,总得掉下来。
今年前三季度,片仔癀药业交出了一份难看的成绩单:营收74.42亿,同比下滑11.93%;净利润21.29亿,同比下滑20.74%。 单看第三季度,净利润更是暴跌28.82%。
公司的解释很官方——医药制造业销售减少、毛利率下降。
说人话就是:卖不动了,价格也压不住了。

山东济南那家连锁药店的店长最有发言权:“现在片仔癀一个月能卖几颗就不错了。以前一天能卖十几粒。唉,别提了。”
为什么卖不动?太贵啊。
老百姓不傻,760一粒的药,吃一次就是大几百块。感冒发烧去医院,挂号看病拿药可能也就一两百。除非真的病急乱投医,谁会天天吃这玩意儿?
更要命的是,黄牛们囤的货砸手里了。当初1600买进的片仔癀,现在600都卖不出去。朋友圈里那些“现货秒发”的广告,点进去一看,全是清库存甩卖。
股市是最真实的镜子。
截至目前,片仔癀股价跌到179.18元,市值只剩1081亿。从2021年的巅峰到现在,市值蒸发约1800亿——差不多等于一个完达山乳业没了。
片仔癀的问题在于,它把自己当成了奢侈品来卖,但它本质上还是个药品。药品的核心竞争力是疗效和性价比,不是炒作和神秘感。
更致命的是,片仔癀药业的多元化布局没成功。 它想学同仁堂、云南白药那样做日化产品,推出了片仔癀牙膏、化妆品什么的。
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
消费者买片仔癀牙膏,主要是冲着“片仔癀”这三个字去的。但你让我花几十块钱买支牙膏,还不如直接买云南白药或者高露洁来得实惠。

现在回过头看,片仔癀的暴涨暴跌,其实是一场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
前面喝汤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后面接盘的人哭都来不及。
黄牛老张现在已经转行了,开始倒腾别的东西。他朋友圈里那些“片仔癀清仓甩卖”的信息,早就没人问津。
药店里,片仔癀从锁在保险柜里的“镇店之宝”,变成了货架上落灰的“滞销品”。偶尔有人问起,店员都会委婉劝退:“这药太贵了,您要不看看别的?”
说到底,药就是药。
它可以有文化底蕴,可以有历史传承,但归根结底,消费者买的是疗效,不是故事。当价格严重脱离价值,泡沫迟早要破。
片仔癀跌下神坛,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也是对炒作者的警示。
那些曾经把片仔癀当成“硬通货”的人,现在大概才明白:真正的硬通货,永远是理性和常识。
下次再看到什么东西被吹成“药中茅台”“日化爱马仕”,先别急着掏钱。
毕竟,神话破灭的速度,往往比神话诞生的速度还要快。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