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没去日本,高市早苗就送上大礼,中国不买的大豆,日本买

特朗普没有想到,原本准备放到中美经贸会谈上一举解决的大豆问题,竟然被高市早苗当成了见面礼。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因为特朗普并不奢求让日本承担大豆出口压力,并且还在迫使我国作出妥协选择上颇费脑筋,不止一次公开呼吁我国要下美豆订单。

但中日大豆市场的规模差距之大,亦是不容忽视的铁一般的事实。这就意味着高市早苗递上橄榄枝的行为做法并不能彻底缓解美豆滞销的疲弊困境,特朗普最后还会将我国视为救命稻草。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将于10月27日到访日本,同高市早苗举行会见,但高市早苗已经为这场外交首秀准备好了“礼物”。

消息人士透露,高市内阁目前已经列出了采购清单,相关提案预计将在下周举行的日美贸易与安全会谈中提交。

被列入采购清单中的产品有皮卡车、大豆和液化天然气,其中大豆很明显是“投其所好”。这是因为我国在今年9月份时没有从美国进口一粒美豆,极其罕见地出现七年来首次归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市早苗已然公开释放出了“中国不买的大豆,日本来买”的重大信号,而高市早苗此时送上适时见面礼的行为做法很明显带有讨好之意。

可日本自身的弊端缺陷却相当明显,对大豆的整体需求量总共就那么多。在目前美豆已占日本总消费量七成的情形下,纵使减少从巴西采购,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美豆滞销的尴尬窘境。

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日本进一步扩大大豆采购的空间极为有限,杯水车薪与远水难解近渴。

另一边,美豆滞销的形势已经严峻到无以复加的境地当中,一方面是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另一方面则是特朗普不断对我国发出试探,出台对华限制令。

此举的直接结果之一赫然便是美豆深受其害——我国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对华关税威胁和限制围堵之下直截了当地在大豆贸易上按下了暂停键。

由此,美豆因为特朗普一人之力而陷入供需不和矛盾的两难境地,只要特朗普不停止向我国发出试探,我国就可以在大豆贸易上打出反制牌,美豆出口未来前景实际不容乐观。

目前的情况是特朗普已将大豆列为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的三大问题之一,但我国的立场态度是一贯而明确的:中美双方应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任何问题。

这表明如果特朗普做不到维持缓和暂停期,仍然想用限制围堵手段从我国身上得到更多利益的话,那么特朗普的谋划注定要失败,美豆目前的滞销问题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言归正传,既然解决美豆滞销的关键还在于缓和同我国的关系,那么高市早苗作出这般明面化、公开化倒向美国的选择就很值得商榷了。

坦白说,高市早苗作出这么快就倒向美国的选择并非一点负面影响都无,反而仅从中美两国的角度出发就各自存在难以忽略的两大层面。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高市早苗比石破茂的态度更好、立场更软弱,美国完全可以借此加大对于日本的收割力度,由此,美日将在关税战大背景下相较以往而言绑得更深。

但美国可以通过不断挥舞关税大棒的方式收割全球化解自身内政危机,日本又该如何对外转移矛盾呢?

站到美国那边去就相当于无法再从我国手中拿到足够多的好处利益,这对于缓解日本当下的内政危机当然百害而无一利。

亦或者说高市早苗用经济去和政治做了战略利益的交换,当经济雪上加霜之势逐渐变得愈发深入骨髓后,日本就只剩下极其危险的军国化道路了。

而这样的一幕很明显会招致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包括我国在内。仅从用牺牲经济去换取政治利益的行为做法角度出发来看,高市早苗此举产生的影响后果不亚于就此打开潘多拉魔盒。

举个例子,一个心脏病人发病时本该吃缓解病情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可高市早苗却一点都没有准备,反倒是不断送上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甚至还包括酒精。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在破罐子破摔,使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策略,并不当然顾及长远、根本利益。

从我国的角度出发来看,高市早苗加速倒向美国当然意味着石破茂上台后对我国释放出的缓和信号基底就此得到轰然打破,反映在中日经贸往来之上很可能会相当波谲云诡。

中日本来是互惠互利的,未来免不了展开激烈博弈。当摩擦多了,政治互信的程度自然也会逐步由深到浅,之后发生误判的可能性和概率都将大大提高。

原本石破茂已经给化解内政危机指出了向我国靠拢的明路,可随着石破茂的退场,这条明路已经隐隐显现不断消逝之态,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日本   大礼   大豆   中国   我国   美国   中美   滞销   内政   关税   角度   利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