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最精彩的戏码,无疑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的反复争夺。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多空双方在此陷入僵持,指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将市场的纠结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截至11月7日收盘,沪指报收3997.56点,微跌0.25%,再次与4000点关口擦肩而过。这场拉锯战不仅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更考验着大家对后市的判断。
从盘面表现看,当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虽然指数波动不大,但个股冷暖不均。
资金正从近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流向位置更低的周期股。基础化工、石油石化、电力设备等板块领涨,而计算机、电子等科技板块则出现回调。
这种分化背后是投资者谨慎心态的直接体现。截至11月7日,两市成交额虽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但较前期明显收缩。
杠杆资金的热度不减反增,沪深京两融余额达2.5万亿元,但增量资金入场意愿不足,使得市场缺乏一举突破4000点关口的足够动力。

4000点争夺战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
从技术面看,4000点不仅是重要心理关口,也是2007年与2015年高点连线的技术压力位,叠加附近的密集历史套牢盘,形成天然阻力。
从资金面看,全年丰硕收益引发的兑现需求显著上升。主要指数年内涨幅可观,使得多数机构已积累可观浮盈。历史经验表明,当主要指数年度涨幅超10%且临近年末时,机构减仓概率上升。
从政策面看,市场正处于“真空期”。三季报披露刚结束,年报数据还需等待,政策层面前期利好已陆续出台,后续政策储备与落地节奏存在分歧。这种青黄不接的状态让多空双方都缺乏有力筹码。

尽管市场短期陷入震荡,但支撑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
国办印发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地位,明确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前沿方向,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路径。
财政部明确表示将“用足用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政策托底效应依然存在。这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构成“双宽”支持,为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盈利改善是另一大利好因素。2025年1-9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3.2%,其中9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连续两个月增速超过20%。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保持合理仓位,留有余地应对市场波动。在方向未明前,不宜盲目满仓追涨,也不应过度悲观空仓。
关注板块轮动,把握结构性机会。在“存量博弈”环境下,资金将在不同板块间进行腾挪,这可能导致指数整体表现平淡,但内部行业分化加剧。
具体可关注三条主线:一是科技成长方向,如AI产业链、半导体等;二是高股息防御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等;三是周期风格,如光伏、电池、储能等。
采用“哑铃策略”配置资产:一端以医药、新消费做防御,另一端以科技做进攻主线,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可侧重布局高股息属性突出的防御性品种。这类资产在震荡市中具备较强抗压性。
对激进型投资者,若参与科技赛道机会,需摒弃纯题材炒作,优先选择具备国产替代以及业绩预增双重逻辑的优质标的。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