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取材网络
打破垄断!我国产,全球起飞重量最大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批产首架机完成总装下线!
就在昨天,央视公布了大好消息,我们的第一架批产AG600已经完成了总装下线,而且在总装过程中承担了多项适航验证任务以及30多项航空器检查。
取材网络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AG600可是与C919、运20并称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能与那俩并列足以证明其“地位”之高,同时它也是名正言顺的“世界最大”。
弯道超车,从过去的无人合作到自主研制,AG600的诞生同样是一篇“血泪史”,它的出现已经证明我们国家在两栖飞机领域站在了全球巅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AG600对我国的意义。
取材网络
水陆两栖飞机的百年竞赛向来是强者的游戏,从法国法尔曼的首次试水,到日本US-2称霸亚太,这个赛道始终贴着"外国主导"的标签,但AG600的横空出世,直接把游戏规则撕得粉碎。
航空领域发动机就像飞机的 “心脏”,航电系统则是 “大脑”,过去咱们造大飞机,这俩关键部位总免不了要看国外脸色,但 AG600 不一样,四台涡桨6发动机全是咱自家产的,就像给飞机装了颗 “中国心”,跳动得格外有力。
取材网络
“脑袋”里的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更是咱中国工程师一笔一划 “画” 出来的,没有半点外国技术掺和,为了让这架飞机既能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又能像船儿一样在水里漂,科研团队整整攻克了12项世界级难题。
更厉害的是,AG600 的国产化率超过 90%,从机头到机翼,从螺丝到钢板,全国22个省份、296 家单位一起发力,成都的成飞做机头,西安的西飞造机翼,哈飞的能工巧匠们打造浮筒,硬是把这架庞然大物的每一个零件都烙上了 “中国造” 的印记。
取材网络
你以为这就完了,工程师们还在材料上玩出了新花样,机身30%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强度是钢材的5倍,重量却只有钢材的五分之一,就像给飞机穿了件又轻又结实的 “盔甲”。
再加上仿生翼尖设计,灵感来自在海上自由翱翔的信天翁,能把侧风的力量变成往上飞的升力,让飞机在恶劣天气里也能稳稳当当,这样的硬核技术,哪个国家见了不佩服?
当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庞然大物也能拥有一颗 “中国心”,“全球起飞重量最大民用水陆两栖飞机”是它的名号,而我们也该知道,AG600的研发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取材网络
回想起 20 世纪 70 年代,咱们也搞过水陆两栖飞机水轰5,可那时候技术跟不上,飞机故障率高、维护起来麻烦,功能还单一,只能用来反潜,总共就造了 7 架,最后不得不退出现役。
后来咱们想引进国外技术,曾试图从美俄日加等国寻求技术合作,然而却遭到了这些国外公司的拒绝,说白了就是不想把真本事交给咱们。
取材网络
没办法,咱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既然没人教,那就自己摸索,09年AG600正式立项,一场长达 16 年的攻坚战就此打响,这16年里,全国 150 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万人一头扎进了这个项目。
没有经验?那就摸着石头过河,西飞的工程师们为了中机身的设计,画废的图纸能堆成小山;成飞的团队为了机头部件,在车间里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
5万多个结构件,98% 都是咱们自己造的,780 多项机载设备,90%都是国产货,就连过去咱们不太擅长的航电系统,这次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再也不用看国外供应商的脸色。
取材网络
今年5月,当批产首架机终于完成总装下线,所有人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架飞机可不简单,它在总装过程中承担了 30 多项关键适航验证任务,就像一个学生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终于拿到了高分。
而且第二架机已经在做航电系统测试,第三架机也进入了系统安装阶段,珠海的金湾分厂更是投资15亿元,准备大规模生产,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就是咱们中国人的骨气和智慧。
别人越是瞧不起,咱们越是要争口气,16年磨一剑,终成大器,现在AG600已经下线,那么它到底能在应急救援和军事领域发挥多大作用?
取材网络
咱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这飞机能派上啥用场,就以深林火灾来说,山高路陡消防车根本上不去,直升机一趟只能吊1吨水,来回折腾好几趟火势都很难控制。
而AG600就不一样了,直接贴着湖面飞过去,20秒就能“喝” 饱12吨水,飞到火场一撒,4000平方米的火头当场就能压下去,效率比消防车高50倍,这要是搁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取材网络
为啥这么厉害?就因为它既能在陆地机场起飞,也能在海上、湖上直接 “打水”,哪儿有险情就能往哪儿钻,真正做到了 “水陆两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再说到海上救援,那更是 AG600 的 “拿手好戏”,都知道,海上遇难黄金救援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直升机飞不了太远,救援船赶路又太慢,可AG600不一样,4500 公里的航程,飞到千里之外的海域来回才4个小时!
取材网络
同时还能在2米高的大浪里稳稳降落,一次性能救 50 个人,你想想,落水者在冰冷的海水里泡着,多等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AG600就像海上的 “及时雨”,能把生的希望快速送到人跟前。
这还只是民用方面,到了军事上,AG600 更是有大把的 “变身” 本事,把机舱简单改改,就能变成反潜机,带着鱼雷和深水炸弹在海上巡逻,配合军舰织起一张严密的反潜网,让敌方潜艇无处可藏。
取材网络
要是装上座椅,24小时内就能变成运兵机,把一个加强排的兵力直接送到南海岛礁,以前靠船运得好几天,现在几个小时就到了,对咱们守护南海主权太重要了。
跟国外的同类飞机比,日本的US2只能载 20 个人,咱们的AG600能 50个,机舱还能装更大的设备,俄罗斯的别 200 虽然飞得快,可抗浪能力差,咱们的飞机在 4 级海况下照样稳当,论综合性能,咱就是全球顶尖。
能救火能救人还能守国土,这样的 “全能选手”,谁能不爱?当 “鲲龙” 展翅,世界都会听到中国声音!
取材网络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水轰 - 5 的遗憾退场,到25年 AG600 的批产下线,这中间整整 50 年,咱们中国人憋着一股劲儿,硬是在被国外技术封锁的绝境中,闯出了一条完全自主的研发之路。
核心技术从来都买不来、求不来,只有自己埋头苦干、咬牙攻关,才能把主动权攥在手里,AG600 的故事,就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
如今它已经展翅高飞,未来还会带着中国智造的底气,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能造出让老百姓安心的 “救援机”,更能造出让国家放心的 “大国重器”,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骨气。
取材网络
湖南日报2025-05-12 22:00——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批产首架机完成总装下线
西安航空基地 2025年04月22日 17:49 陕西——圆满成功!自主研制、全球最大!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21 07:11——我们为什么需要AG600?投入运营还要经历哪些?专家解读
观察者网2024-08-14 20:50——我们为什么需要AG600?
央视网2025-04-20 20:31:21——“领证”了!我们为什么需要AG600?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中国新闻网2025-05-05 20:16——全球起飞重量最大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中国青年报2016年10月10日 11:10——|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国产化率超90%
科工力量2017-05-03 14:21——全自主研发 AG600水上飞机对控制南海意义重大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