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欠钱,联合国财务告急,被迫裁员,中美不一样

联合国近期宣布将裁减2680个工作岗位,占其员工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这一决定直接源于联合国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常任理事国都拖欠了会费,但性质截然不同。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成员国拖欠的会费和维和摊款金额已刷新历史纪录,导致联合国多个机构陷入资金困境。

联合国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挑战。为了节省开支,联合国秘书处提出了一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计划将38亿美元的常规预算和特别政治事务预算削减到32亿美元。

这场危机已经对联合国的日常运作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原定的全球疫苗援助项目被迫缩减规模,非洲地区饥荒援助资金拨付迟缓,甚至连联合国总部日常的电梯维修都因经费不足而不得不延期。

在欠费问题上,美国是联合国财政危机的最大单一因素。作为承担联合国22%常规预算份额的最大缴费国,美国一旦延迟缴费,影响范围最广。

根据报告,美国累计拖欠会费超过12亿美元,其中2024财年为4.305亿美元,2025财年为8.207亿美元。一些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历届政府都曾将会费问题与政治挂钩,用作在联合国内部施加影响的工具。

美国的拖欠行为并非源于财政困难,而更多是一种政治策略。2017年,特朗普政府因不满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援助政策,单方面冻结了5亿美元应缴款项。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拖欠的约3亿美元会费,主要是今年下半年的常规预算和部分维和经费尚未缴纳。这与美国的故意拖延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的欠款更多是由于“程序性延迟”,并且已有明确的补缴计划。熟悉联合国运作规则的人士指出,成员国缴纳会费遵循一定的财年和预算周期,今年的部分款项存在一定的缴纳宽限期。

从历史记录来看,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经费的可靠贡献者。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中国累计缴纳的会费和维和摊款已超过120亿美元,并且从未出现过长期恶意拖欠的情况。

中美两国在欠费问题上的差异,反映了两国对联合国和多边主义的不同态度。

美国将联合国视为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工具,有利用价值时便将其作为“背书”,一旦不符合自身利益便将其弃如敝屣。近年来,美国接连退出教科文组织、退出《巴黎协定》、拖欠世界卫生组织经费,都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中国则始终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参与联合国事务。作为第二大会费缴纳国和第二大维和摊款出资国,中国不仅履行财务义务,还派遣了超过5万人次的维和人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贡献最多的国家。

当前会费分摊机制存在明显不公。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戴兵曾指出,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拖欠会费,另一方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的会费比例却在持续增加。

这种失衡状况不仅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负担,更可能引发破窗效应——如果都效仿美国拖欠会费,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恐将难以为继。

联合国会费分摊应更公平地反映各国经济实力,避免发展中国家负担过重。中方认为,发达国家的分摊比例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负担的比重却在不断增加,这是不合理的。

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敦促美国清缴欠款,更需改革不合理的会费分摊机制。特别是要调整发达国家的会费比例,使其真实反映各国的经济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中美   联合国   财务   会费   美国   中国   美元   预算   发展中国家   经费   财政危机   发达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