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通,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手机基带巨头,我们常用的安卓手机,乃至过去的iPhone,通信功能都离不开它的技术支撑。
但近期这家科技巨头因一桩收购案陷入风波,未按中国监管要求申报,便擅自完成对芯片企业Autotalks的收购。
不仅可能面临最高127.7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其在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的布局也将受直接冲击。
明明此前已收到监管机构的申报通知,高通为何执意顶风作案?这起收购背后的垄断风险,又为何让监管部门必须果断干预?
高通的业务困境,其实是理解这起收购的关键,成立于1985年的高通,早期靠CDMA技术民用化建立专利优势。
随后借智能手机普及浪潮,以基带芯片+手机SoC组合击败英特尔、英伟达等对手,坐稳移动芯片龙头位置。
但如今,其核心业务已显疲态了,据高通2025年第三财季财报,该季度公司总营收10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调整后净利润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但业务结构暗藏隐忧。
支撑营收半边天的手机芯片业务营收63.28亿美元,占总营收比重达61%,同比增速却仅7%,远低于整体营收增速。
这种增速放缓并非偶然,而是受全球手机市场大环境与客户流失的双重压力,IDC、Canalys等机构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
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变化存在统计差异IDC含功能机统计同比增1%,Canalys仅计智能手机同比降1%。
但机构普遍预测,2025-2029年全球手机市场复合增长率不足1.5%,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更关键的是,核心客户苹果正加速替代其基带,随着苹果自研基带C1在iPhone16e落地。
产业链消息显示,2026年iPhone18系列将搭载升级后的C2基带,这意味着高通的基带订单将逐步缩减,手机业务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窄。
在手机业务增长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汽车芯片成了高通转型的核心突破口,2025年第三财中。
高通汽车芯片业务同比增长21%,物联网(IoT)芯片业务同比增长24%,是公司仅有的高增长板块。
不过,高通在汽车芯片领域的优势高度集中于智能座舱赛道,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数据。
其座舱域控芯片装机量超310万辆,以74.9%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远超AMD、华为等对手。
真正的短板却在智能驾驶核心领域,在智能驾驶前视一体机、智驾域控市场,主导权掌握在Mobileye、英伟达、地平线等企业手中。
高通市场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而V2X通信技术,正是其补齐智驾业务短板、构建完整汽车芯片生态的关键,这也解释了高通为何执着于收购Autotalks。
Autotalks的技术实力,恰好精准契合了高通补短板的需求,不仅兼容全球两大V2X标准,还支持低至10毫秒内的实时通信,且通过了汽车功能安全认证,是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对高通而言,这笔收购的战略价值十分明确,无需从零研发,直接获取成熟的V2X技术可缩短至少2-3年的技术落地周期。
将V2X技术融入骁龙数字底盘,能形成智能座舱+智驾+V2X的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技术授权业务的营收。
目前全球V2X芯片市场仍处培育期,据IHSMarkit2024年报告,Autotalks市占率约12%,高通收购后可快速跻身头部阵营。
但这起收购从启动之初,就因潜在的垄断风险引发了全球监管机构的警惕,高通曾凭借CDMA专利形成市场支配地位,业界担忧其收购Autotalks后,会将V2X技术与现有专利捆绑。
目前高通在中国V2X标准必要专利(SEP)持有量占比45%,若再掌控核心芯片,可能挤压华为、恩智浦等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抬高中国车企的技术采购成本。
2023年起,欧盟、英国、美国先后对该交易启动调查。
高通曾于2024年3月回函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态放弃收购计划,但谁也没想到,一年后高通会突然反悔。
中国监管的介入,成了这起收购案的关键转折点,而高通后续的行为,直接触碰了《反垄断法》的红线。
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集中不仅包括达到营收标准的交易,即便未达标,若有证据证明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监管机构仍可要求申报,且未获批前不得实施。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经评估认为,高通收购Autotalks可能影响V2X领域竞争,书面通知其依法申报,且禁止在获批前完成交易。
但2025年6月,高通在未申报、未沟通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完成收购,这一行为已构成违法,市场监管总局随即立案调查,目前案件事实清晰,高通也已承认相关违法事实。
若最终处罚落地,高通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十分明确,依据《反垄断法》,违法实施集中的企业,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全球销售额1%-10%的罚款。
以高通2024财年全球营收389.62亿美元计算,最高罚款约38.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80亿元。
即便按其中国区营收179亿美元2024财年的10%计算,也将面临1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7.7亿元的处罚。
此外,监管机构还可责令其停止实施集中,包括处分Autotalks股权、转让相关业务等,这将直接打乱高通在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的布局。
对中国汽车产业链来说,监管机构的介入并非针对单一企业,而是为了守护整个行业的公平竞争与供应链安全。
目前,全球已有超3.5亿辆汽车搭载高通骁龙数字底盘,零跑、理想、蔚来、岚图、极氪等十余家中国车企,以及博泰车联网、德赛西威等供应商,均计划采用高通全新汽车芯片平台。
若高通因违法被要求拆分业务,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车企的供应链稳定性,甚至打乱新车研发节奏,但从长期看,监管干预的价值更关键。
避免高通掌控V2X技术主导权后,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核心领域面临技术依赖,采购成本和升级自主权受制约。
通过阻止违法收购,为华为、地平线等中国芯片企业保留竞争空间,推动V2X领域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避免单一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
高通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合规经验的跨国企业,不可能不清楚违法的后果,但其仍选择铤而走险,核心原因其实是转型压力下的焦虑。
手机业务下滑不可逆,中国芯片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追赶又不断压缩其优势,若不快速补全V2X短板,其汽车芯片业务的领先地位可能动摇。
但商业竞争再激烈,也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此次监管调查传递的信号清晰,在中国市场经营。
无论企业规模多大、技术多强,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尊重市场规则,任何试图通过违法手段谋求垄断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对消费者和车企而言,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最终受益者,车企能有更多技术选择,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汽车产品。
而127.7亿元的潜在罚单,不仅是高通为违法收购付出的代价,更是给所有企业的警示,在中国,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