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西哈努克:只有中国愿意收留他,他复国后是如何回报我国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没人愿意接他,国王变成了难民。

那一年,世界冷眼旁观。只有中国,站了出来,他没忘,也没得选。

风云变幻——西哈努克流亡的背景与困境

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首都金边,突然变天。

西哈努克,刚从国外访问归来,就被废了,没有流血。没有审判,一纸政令,宣布他不是国家元首。

这不是第一次政变,但对他,是致命一击,他曾是王,却变成了阶下囚。

朗诺,一个军头,站了出来,美式军装,墨镜,身边全是美国顾问,他不需要理由,说西哈努克“亲共”,就够了。

美国没有否认,也没有阻止,飞机上的西哈努克,被彻底切断了退路,连家都回不去。

他试图求助苏联,被拒绝,联系联合国,没人回应。

法国给了他几天签证,但不接纳长期流亡,越南刚刚从战争中脱身,心照不宣地避开了他。

西哈努克成了孤岛,一个四处漂泊的国王。

躲到莫斯科,短暂住了一段时间,没人真正和他说话,机场没人接,宾馆自己找,安保都是象征性的。

没有人站出来说:我支持你。

直到他联系了周总理。

电话接通后不到24小时,中国驻外使馆直接登门,周总理说:“我们接您”,只有中国,开门让他进。

没人知道,当时中国也不轻松,但中国做了决定,不看局势,看人心。

他走进了北京钓鱼台,接机的是专车、仪仗、红地毯。

门口挂上了“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横幅,他站在那里,眼眶红了。

没人提起他“失去的王位”。

中国把他当成一国元首,所有礼节,照旧,他知道自己欠了这个国家一条命。

雪中送炭——中国给予西哈努克的全方位支持

北京初冬,空气干冷,他住在钓鱼台七号楼。

周总理亲自来看他,手里拿着一壶红茶,“您在中国,不是客人,是朋友”,一句话,胜过千万纸面承诺。

中国没有逼他表态,也没有要求“忠诚”,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外事场合,中国官媒都称他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

这是个信号:世界可以否定你,中国不会。

有人说,中国是出于战略考虑,但西哈努克心里清楚,他已没有利用价值。

政权丢了,军队没了,人民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中国给他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不久后,西哈努克提出,要继续为柬埔寨发声。

中国支持他在北京,组建“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牌子挂在北京,办公地点设在钓鱼台西院。

这是流亡者的唯一阵地,也是他仅存的声音。

hi曾请求租个办公室,被“拒绝”了,“不需要租,这是您在中国的家。”

生活上,中国安排医生、厨师、安保,他喜欢喝柠檬水,北京饭店的后厨,每天早上给他准备。

有一次他感冒了,是301医院的专家连夜过来。

中国还做了一件没人敢做的事,让他继续以国家元首身份出访。

1971年,西哈努克前往非洲多国访问,沿途所有国家,中国事先打好招呼要求按照元首规格接待西哈努克。

在几内亚,他看到总统亲自接机,在埃及,他站上讲台,讲柬埔寨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找回了失落的尊严。

一次在西非发表演讲后,晚宴上失声痛哭,他说:中国给了我一个声音。一个我以为早就失去的声音。

不是所有人理解中国的做法。

有国家背后冷嘲热讽:扶不起的国王,还有什么价值?

中国没回应,只做事,不说话。

在北京的那些年,他没一日闲着,亲自写演讲稿,录制电台讲话,联系柬埔寨侨民,协调海外力量。

在钓鱼台七号楼一边办公,一边接受外媒采访,要求翻译必须精准,每个词都不放过。

甚至凌晨三点打电话,纠正稿件中一个地名拼写。

不是闲人,也不是傀儡,在中国,西哈努克是个战士,不是被供养的客人。

饮水思源——西哈努克的感恩与回报

1975年,柬埔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色高棉,那个曾经被西哈努克,视为革命力量的组织,开始掌握政权。

他不敢相信,这是自己亲自为其争取的政府,竟然在一夜之间,转变为血腥的杀戮机器。

西哈努克没有选择回避,依然愿意为柬埔寨,找到一条出路,哪怕那条路,已被自己亲手打通。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国王,而是流亡者,他的选择变得艰难。

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西哈努克站在外部的讲台上,继续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柬埔寨的命运,而这一切,中国依然站在他的背后。

不论红色高棉,如何扩展他们的阵营,中国仍然选择,支持西哈努克。

中国没有抛弃他,这让西哈努克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支持。

中国给了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1982年,西哈努克和柬埔寨的反对派,联合成立了“三方联合政府”,他被任命为,联合政府的高层。

这一年,西哈努克已经年逾六十,但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他的目标,依然没有改变:恢复柬埔寨的独立与尊严。

在他的领导下,这个联合政府,虽然没有实际的控制力,却成为了柬埔寨流亡政治的象征。

它的存在,象征着一个未来的希望,而中国,始终是这个希望的支持者。

同年,西哈努克首次访问了中国。

在中国的帮助下,他的联合政府,开始得到国际的部分承认。

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持续推动西哈努克的政治立场,帮助他争取到了一些,政治资源和支持。

中国坚定站在了西哈努克一边,是那种情感上的支持——西哈努克已经无数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对自己的帮助。

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今天的站立。”

他言辞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激,而这份感激,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西哈努克将中国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曾在一次私下的谈话中提到:“如果没有中国在背后,我甚至无法想象自己活到今天。”

他时常强调,在任何场合,中国给他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庇护。

即便西哈努克多次面对舆论压力,也从未放弃这一点,他深知,自己一旦放弃,这个对中国的承诺,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站稳脚跟的支撑。

历史回响——中柬友谊的象征与现实意义

1989年,柬埔寨局势开始趋于平稳。

西哈努克终于能够,在自己的祖国土地上重建国家,但这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年轻的国王,而是深知“感恩”的一位老人。

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标志着柬埔寨长达二十年的内战终于结束。

西哈努克自1993年,再次登基成为国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与中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他清楚地知道,中国是柬埔寨恢复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力量,也是他个人政治复兴的重要后盾。

西哈努克的言辞中,充满了感恩与坚定:中国帮助了我,无论政治如何变化,这份情谊永远不会改变。

而他的亲王身份,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与柬埔寨之间,深厚的情感和政治信任。

不仅如此,西哈努克的亲王地位背后,代表了两国在“友谊”上的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企业和资本,进入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自促成了这些合作。

不久后,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为柬埔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涵盖了从交通网络,到电力供应的多个领域。

还帮助柬埔寨修建的高速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柬埔寨,与中国友谊的象征。

西哈努克常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对柬埔寨的帮助,远远超出了,他自己一国之恩的范围

西哈努克的政治遗产,在他的儿子西哈莫尼的继位后得以延续。

西哈莫尼的亲华政策,和他对中国的认可,反映了柬埔寨,对中国长期支持的信任与回报。

中柬关系从西哈努克时期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略纽带。

西哈努克曾经说:我们是一个小国,但如果没有中国,我们根本无法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中国   我国   柬埔寨   钓鱼台   联合政府   国王   政治   红色高棉   北京   亲王   友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