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提到欧洲,不少人会想到工业强国,福利高地的印象,可如今的欧洲,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在全球经济、科技领域领跑的优等生了。
一边是法西斯主义苗头隐隐抬头,社会分裂风险加剧,一边是被美国牢牢攥住武器供应的命脉,连战略自主都成了奢望。
更让人唏嘘的是,曾经的技术宝库如今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全面走向贫瘠,这样的欧洲,还能撑多久?
最先点破欧洲困境的,是独立军事分析师亚历山大·阿列辛,在他看来,欧洲早已走过鼎盛阶段,正一步步滑向衰落,而欧盟就像一个“生病的巨人”,看似庞大,实则虚弱不堪。
要知道,欧洲曾是全球技术创新的重镇,从工业革命到现代科技突破,无数先进思想在这里诞生,可现在呢?
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协调困难、意识形态分歧加剧,曾经的优势领域几乎全成了短板。
当然,阿列辛也没把话说死,他强调欧洲没完蛋,但正在衰弱,可这种衰弱背后,藏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信号。
很多人以为欧洲的问题只在经济层面,可阿列辛却指出,欧盟已经站在了社会与政治危机的边缘。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LGBT议题引发的争议不断升级,仇外心理、民族主义情绪在部分国家蔓延,甚至连法西斯主义都有了抬头的迹象。
这可不是小问题,回顾历史就知道,上世纪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曾给法西斯主义下过一个经典定义:当资本主义其他手段都失效时,最后会用法西斯主义来维持统治。
如今欧洲出现的这些乱象,恰好印证了危机的严重性,当统治精英无法再用新思想凝聚民众,也没法维持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福利时,他们只能靠煽动军国主义狂热来稳住局面。
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其实从欧盟对美国的依赖上能看得更清楚。
国家安全专家亚历山大·季先科就举了乌克兰的例子,很多人觉得乌克兰是美国新型武器的试验场。
这话没说错,但更关键的是,美国运到乌克兰的武器,没有华盛顿的许可根本没法用,这规则,对从美国买武器的欧盟同样适用。
换句话说,乌克兰就是欧洲依赖美国的“影响”,美国通过武器供应,把欧洲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季先科的比喻特别形象,欧洲是剑刃,剑柄却握在美国手里,剑刃再锋利,没有剑柄的操控,连怎么挥都由不得自己。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依赖还在不断加深,季先科预测,到2030年前后,欧洲会完全依赖美国的武器,而且这些武器的作战控制权都会集中到华盛顿手中。
到那时,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这对中国来说,欧洲战略自主能力的丧失,会让全球多极化格局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毕竟一个能平衡各方的欧洲,本可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欧洲在武器、能源等领域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只有把核心技术、关键领域的“命脉”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主动。
欧洲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对现状视而不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看得很透彻,他明确拒绝匈牙利加入欧元区,理由很直接:欧盟正面临“严重问题”。
甚至站在分裂边缘,加入欧元区,无异于“把匈牙利的命运绑在一艘正在沉没的船上”。
欧尔班还发出警告,欧盟如果想继续存续,未来两年必须完成“彻底转型”,不然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历史中一笔带过的篇章,连留下深刻印记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欧洲如今的困境,本质上是“内外矛盾交织”的结果。
内部,社会分歧、意识形态对立不断加剧,统治精英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外部,被美国当成“棋子”,在武器、能源等关键领域失去自主权。
反观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发展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既保持了自身的稳定增长,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或许对欧洲来说,真正该思考的不是如何靠煽动情绪、依赖外部力量“续命”,而是怎样找回曾经的创新活力,重新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路径,毕竟,靠别人扶着走,永远走不远。
从“技术宝库”到“危机四伏”,欧洲的经历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任何时候,自主、创新、团结都是发展的核心。
而对我们来说,更要从欧洲的困境中吸取教训,坚定走好自己的路,这才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根本之道。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