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吐槽,一边却把它端上了餐桌,原来人人都爱预制菜

中午点外卖,30分钟不到就送到,打开盒饭菜香扑鼻;晚上下馆子,服务员下单10分钟,热乎的菜就端上来——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你习以为常的“快菜”,可能根本不是店里现炒的,而是预制菜?

网上骂预制菜的人不少,说它没锅气、不新鲜,是“没有灵魂的食物”;可转头点外卖、下馆子,又会不自觉选那些出餐快、价格实惠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十有八九是预制菜。

很多人说“我讨厌预制菜”,但真相是:不是预制菜非要闯进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不知不觉中都在“爱”它、选它,推着它成了餐桌上的主流。

一、预制菜是活下去的“救命符”

要理解预制菜的普及,得先站在餐饮老板的角度想想——开一家餐馆,比我们想象中难多了。

先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知识点:餐馆交税是分情况的。

如果店里的菜是“现点现炒”,按“餐饮服务”算,要交6%的增值税;可要是卖预制菜(比如外购的料理包加热),就得按“货物销售”算,交13%的增值税。

这7个百分点的差距,对利润薄如纸的餐馆来说,可能就是“活下去”和“倒闭”的区别。

除了税收,人工成本更是压得老板们喘不过气。

一个有点手艺的大厨,月薪至少2万;要是10家店,每家配1个大厨,光工资一个月就20万,再加上配菜、打杂的,人工成本直接占了总成本的三成以上。

可要是用中央厨房,门店里根本不用大厨,只要几个能操作微波炉的服务员,月薪几千块就够——这笔账,换谁都会算。

更别说餐饮行业的风险了:装修要几十万,房租一年几十万,要是客流少、出餐慢,客人不满意,没几个月就可能倒闭。

但有了中央厨房和预制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批量采购食材比单独买便宜30%,批量制作省水省电,出餐速度快了,客人等得少了,回头客也多了。

再说说我们自己——普通人对预制菜的“爱”,藏在每天的生活细节里,只是我们没察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中午午休只有1小时,点了份外卖,就因为晚到10分钟,你急得不停看手机?

不是你脾气差,是吃晚了就没时间休息,下午上班会犯困;晚上下班,从公司到家要1小时,到家已经7点多,累得连鞋都不想换,更别说去超市买菜、回家洗切炒。

这时候,你打开外卖软件,最先点的肯定是“30分钟内送到”的选项,而那个选项,大概率是预制菜做的。

我们总说“想吃现炒菜”,可现炒菜馆出餐慢啊:一份鱼香肉丝要炒20分钟,加上配送时间,得40分钟以上,你等得起吗?

而且现炒菜贵,一份鱼香肉丝可能要30块,预制菜做的只要20块——对每个月要还房贷、交房租的年轻人来说,“快”和“便宜”,比“锅气”重要多了。

还有996的工作节奏,把我们的时间拆得七零八落。

早上赶时间,买个加热就能吃的预制饭团;周末想补觉,不想早起买菜,就囤点预制菜在冰箱,中午热一份就能吃——不是我们喜欢预制菜,是我们没精力、没时间做现炒菜。

二、一个人的饭,预制菜最懂

除了餐饮老板和我们自己,社会变化也在让我们“离不开”预制菜——尤其是结婚率低、少子化的趋势,让“一个人吃饭”成了常态。

以前的家庭,大多是三代人住一起:妈妈早上去菜市场买菜,中午做一桌子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说说笑笑,菜里不仅有油盐酱醋,还有亲情。

那时候没人需要预制菜,因为“做饭”是一家人的热闹,是情感的纽带。

可现在不一样了:结婚率一年比一年低,很多年轻人30岁还没结婚,一个人租房子住;就算结婚了,很多人也不想要孩子,家里就两个人,有时候还各忙各的,凑不到一起吃饭。

“一个人吃饭”最尴尬的是什么?做两个菜吃不完,做一个菜太单调,洗锅洗碗还麻烦。

这时候,预制菜就成了“救星”:一份预制菜刚好一人份,加热10分钟就能吃,吃完不用洗很多碗,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看看剧、打打游戏,多轻松?

这也是“人人都爱预制菜”的原因,它适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可能你还没意识到,预制菜已经渗透到我们饮食的方方面面了——数据不会说谎,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人人都爱预制菜”的真相。

根据行业报告,到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会达到1万亿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总规模大概5万亿,1万亿就占了1/5——也就是说,以后你每出去吃5顿饭,或者点5次外卖,里面就有1次是预制菜做的。

还有更具体的数字:现在70%以上的外卖商家,都在用预制料理包,尤其是做盖饭、简餐的商家,基本全靠预制菜出餐。

像我们常吃的乡村基、鸡野家,这些连锁快餐品牌,预制菜的比例高达80%以上——你去店里点一份宫保鸡丁,服务员下单后,后厨只是把冻好的料理包拆开放进微波炉,加热3分钟就端给你,根本不用炒。

就连那些知名的火锅品牌,比如海底捞、杨国福,他们能开遍全国,靠的也是预制菜。

火锅里的丸子、肉片、甚至锅底,都是中央厨房批量生产的,送到门店只要解冻就能用——要是靠门店现做,根本供不上全国几百家店的需求。

三:“人人都爱预制菜”是我们的选择

资本也看准了预制菜的潜力。

这些年,很多资本都在给做预制菜的企业投钱,比如海底捞的供应链公司、杨国福的中央厨房。

拿到钱之后,这些企业就能开更多店、压低成本,卖更便宜的菜——传统的现炒菜馆根本竞争不过,要么转行做预制菜,要么倒闭。

最后,我们去外面吃饭,能选的现炒菜越来越少,只能选预制菜——这不是谁强迫我们的,是“人人都爱”的结果:老板选它赚钱,我们选它方便,资本选它盈利,最后形成了循环,预制菜自然成了主流。

很多人说“预制菜毁了中餐”,可仔细想想,预制菜没有错,它只是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人人都爱预制菜”,不是说我们主动喜欢它,是我们的生活选择,让我们不得不“爱”它:

老板爱它,是因为它能让餐馆活下去、多赚钱;

我们爱它,是因为它快、方便、便宜,适配了996的节奏;

资本爱它,是因为它稳定盈利,能带来回报;

社会爱它,是因为它适配了“一个人吃饭”的常态。

以后再吃到预制菜,不用急着吐槽。

想想:如果没有它,996下班的你,可能要饿到8点才能吃上饭;如果没有它,很多小餐馆可能早就倒闭,我们连便宜的外卖都点不到;如果没有它,一个人吃饭的你,可能每天都要面对“做还是不做”的纠结。

欢迎来到“大预制菜时代”——这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个人一起选出来的时代。而“人人都爱预制菜”,不过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美食   餐桌   外卖   大厨   炒菜   时间   老板   餐馆   选项   中午   厨房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