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对着美国代表团的闭门会议上,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把手里的文件一摔,冷冷甩出一句话,不和中国合作,是21世纪最蠢的决定。
这句话不是情绪上的爆发,而是一记精准的政策宣言。对这位英国首位女性财政掌门人来说,英国不能再当别人对华政策的“复读机”,经济现实摆在眼前,继续脱钩,那就是自断生路。
蕾切尔·里夫斯的这番“怒吼”,正值她赴美前夕。
当时,外界普遍预测她此行将面临美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施压,尤其是要求英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进一步与中国“划清界限”。但她提前发声,直接反将一军。
她说得非常清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和中国打交道,这是愚蠢的。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英国经济现实的冷静判断。
2025年初,她亲自率团访华,重启中断六年的中英经济金融对话,签下了6亿英镑的合作协议——这不是象征性动作,而是一次明确的政策转向。
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与特朗普通话时,也亮出了底牌:英国会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不会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话是外交辞令,但里夫斯的态度就直接得多,她不是在“平衡”,她是在“纠偏”。
过去几年,英国在美方压力下对华为5G设备说不,结果是本土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盲目追随美国,不仅没换来多少好处,反而让自己在数字基础设施和高端制造业上吃了大亏。
现在英国财政部换了掌舵人,路线也就随之而变,英国不再当别人的跟班。
蕾切尔·里夫斯不是个靠政治口号混饭吃的政客,她是实打实的金融大拿,曾在英格兰银行干过经济分析,数据导向是她的招牌风格。她不是看中国顺眼,而是看得清账本。
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达到8%,涉及从汽车制造到药品研发、从机械设备到绿色能源一整条产业链。
这些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市场,一旦断了,英国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会立刻飙升,订单流失、裁员、失业,这些问题马上就会成堆地砸下来。
今年第一季度,中英跨境支付规模同比暴涨47%,仅仅金融服务一项,就新增了2300个工作岗位。这不是抽象的“经济合作”,而是实打实的岗位、收入和税收。
想象一下,英国快时尚品牌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几个月之内库存就要告急;而伦敦金融城,如果不能维持中资客户的活跃度,别说全球金融中心,连欧洲金融副中心都保不住。
里夫斯甚至公开支持希音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愿意坐上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这些细节说明她不是嘴上喊合作,是真正在推动政策落地。
她的逻辑很简单:对华合作不是“认同”,而是“认账”。英国需要的是拉动内需、稳定就业、重振制造业,而不是继续玩政治姿态。再说直白点,“政治正确”填不饱肚子,GDP才是硬通货。
保守党政府时期,英国对华政策一度走上极端。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把华为踢出网络建设项目,结果是本国的网络基建被拉下了十年。
这种“跟飞”策略,不仅没有提升英国的战略安全,反倒让企业在供应链上栽了跟头。
捷豹路虎就是典型例子,在中国的工厂因为供应链中断而停工,几千名工人短期内失业,企业亏损一度破纪录。
英国制造业本就处于萎缩状态,这样自伤式的政策等于是往自己伤口上撒盐。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战持续升温,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限制出口,搅得全球供应链鸡飞狗跳。
英国企业成本飙升,银行借贷利率创下27年来新高。在这种通胀压力下,财政部如果还不转弯,那就是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
里夫斯知道这一点,所以她主导的秋季预算案,明确把“就业”和“投资”当成两大关键词。而实现这两个目标,中英合作是绕不过去的路径。
北海风电项目、绿色基金合作、伦敦发行中国主权绿色债券,这些合作不是“政治示好”,而是“经济互补”。中国有技术,有资金;英国有平台,有市场。两者搭起来,才是真正的“战略自主”。
她在议会面对保守党质询时抛出的那句“政策不能靠情绪做决定”,已经成了财政部内部的共识。换句话说,脱钩政策是前朝旧账,她现在要做的,是止损和修复。
有人质疑里夫斯是不是“对中国太热情”,但她的回应很干脆:合作不是讨好,是走路必须有方向。
她并不回避国家安全问题,但她强调,不能把所有合作都打上“风险”标签,那是在用放大镜看世界。
中英合作协议预计未来五年能为英国带来超过6亿英镑收益,这还不包括间接拉动的投资信心和金融市场活力。
汇丰银行宣布扩大北京分支,阿斯顿马丁大幅提升中国市场投放量,这些企业用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市场在哪里,脚就该往哪走。
剑桥大学之前因为中英关系紧张,多个联合实验室项目被迫延期,留学生签证政策收紧导致高校收入骤减三成。现在随着合作重启,这些情况正在一点点修复。
伦敦金融城吸引中资回流,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因为中国技术支持而加速推进。捷豹路虎工厂重新开工,工人回到岗位;北海风电项目上的中国设备正在一一安装,英国工程师和中国技术人员并肩作业。
这不是“谁依赖谁”的问题,而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你退我进,你闭关我敞门,谁走得快,谁就能赢。
里夫斯那句“切断对华联系是21世纪最蠢的决策”,并不是情绪化的呐喊,而是给英国经济打了一针清醒剂。
在全球博弈愈发激烈的今天,不是站在哪一边才重要,而是能不能站得住。英国终于开始明白:经济不是战场,不能靠站队赢得未来。谁能读懂现实,谁就能把握主动权。
参考资料:
英国财相最新发声:与中国“脱钩”非常愚蠢——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