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文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是:虚荣。

知识分子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或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听我慢慢讲,本期内容比较长,耐心看完会有启发。在《狂热分子》中,政治哲学家霍弗把参与群众运动的人分为三类:言辞人、狂热者和务实者。


群众运动往往是由言辞人发起的,什么是言辞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是有社会舆论影响力的人,比如公共知识分子、教士、作家、社会媒体、意见领袖、思想家、学者等等。言辞人对于一个社会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掌握了影响舆论的力量。霍弗说,如果一个地方缺乏言辞人,或者一些言辞人心中没有不公平,现行政权再无能和腐败,也可能会继续掌权。另外一方面,一个体制即便有再多美德和活力,如果它争取不到言辞人的效忠,也很容易垮台。掌握话语权和舆论的权力对一个政权的稳固是至关重要的。哲学家罗素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最大的权力是掌控舆论的权力,因为社会舆论可以影响和改变很多人的思想。而霍弗说的言辞人,就是具有社会舆论影响力的人。

在一个群众运动中,言辞人、狂热者、务实者是什么关系呢?言辞者能为一个群众运动做好铺路工作;狂热者是让群众运动诞生和茁壮成长的力量;而务实者是人群众运动得以巩固的力量。比如革命家甘地和托洛茨基起初都是只会用嘴巴的言辞人,但后来成为了卓越的领导者或将军。穆罕默德起初也是言辞人,但后来却成为了狂热者,再后来又蜕变为出色的行动者或者务实者。


言辞人往往是点燃群众运动的人。正如霍弗说,西方列强会在亚洲间接地无意中孕育出一些群众运动,除了因为它们点燃了亚洲人民的仇外情绪,也因为它们出于慈善目的而建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一些言辞人。比如前些年在亚洲的颜色革命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结果。言辞人往往起到了点燃革命火种的意义,比如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再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拉开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序幕。

霍弗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喜欢找茬的言辞人,而言辞人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他们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虚荣心或者荣誉感,言辞人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他人的认同和追随,尤其是统治阶层。所以,在言辞人早期,一旦在位者表现出谦恭和怀柔的态度,很容易把拉拢知识分子,当知识分子被赏识,就有一种找到了伯乐的感觉,士为知己者死,我国历史上也很多这样的例子。

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那些发动革命的人,往往都是现实中的失意者,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比如发起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如果很早得到了主教教职,那么他或许就不会有宗教改革的热情;如果普鲁士政府要是能授予年轻的马克思一个头衔或者重要官职,那么后来的历史可能就被改写了。如果当权者可以与言辞人结为同盟,他们的政权就不容易被动摇,比如古代埃及和我国古代都是这样,稳定性是官僚体系与人文紧密结合的结果。


但是,如果等到言辞人完成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建构之后,他们就不容易动摇了,不容易受到名利的引诱,甚至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比如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一个在科举中屡次名落孙山的读书人洪秀全等人发起;二战的爆发,是一个屡次落榜的美术生希特勒发起的,德国民族主义的催生者是德国的知识分子;犹太复国主义的催生者是犹太知识分子;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是始于一位看起来瘦巴巴、戴眼镜的甘地,在南非屡次受辱之后发起的。霍弗指出,历史一再表明,近乎所有的群众运动千篇一律都是由诗人、作家、历史学家、学者、哲学家之类的人作为前导的。


从法国大革命到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都是由爱挑刺的知识分子,而非行动人构想出来的,被认为是爱国主义支柱的将军、工业家、地主、大商人都是后来者,是到了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后才加入的。因此,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等言辞人招募到统治体系中,这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权统治稳固的基础。即便在西方中世纪强大的宗教统治中,也需要神学家和哲学家为其统治的正当性进行辩护。

但是,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言辞人没有被招募到统治体系中,某些怀才不遇的言辞人,就会通过持续的嘲讽和指责,来动摇政府的威信,并让大众兴起改变现状,他们可能成为某种新信仰的先驱。

霍弗指出,真诚的言辞人不需要靠绝对的信仰活下去。他们把探索真理的过程,看得与真理本身同等重要。他不会排斥思想上的冲突,要是他提出一套哲学或学说,那主要是为了展现才华和作为思想演练,而不是要把它作为行动纲领和信仰原则。当然,出于虚荣心,他们为自己的学说辩护时会相当凶猛,但他诉诸的原则一般都是理性而非信仰。但是,狂热者和对信仰如饥似渴的群众则完全相反,狂热者更喜欢给思辨加上神圣的光环,使之成为一种新信仰的源泉。

霍弗说:正如耶稣并不是基督徒,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样。

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热情,并非是为了创立一种信仰,他们可以站到思想之外去思辨,但后来的狂热分子会把他们的思想视为新的信仰和行动纲领,于是革命的火种被点燃了。


在群众运动中,言辞人往往是点燃火种的人,而在和平年代言辞人往往是一个社会的粘合剂,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声音要减少甚至砍掉人文学科,一个社会的变革往往不是来自于技术的变革,而是人文作为先导的。所谓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商业变革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因为,所有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在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人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追求什么,这并不是技术决定的,而是以人文精神作为向导。比如人文精神包含着对人类基本价值的追求和思考,比如正义、公平、善良、尊严等等,如缺少人文精神,社会就会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人们可能会单纯以物质利益、个人欲望的满足为追求,导致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变得更加冷漠、功利,缺乏关爱和互助。

在个人领域,人文精神也为个体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缺少人文精神,人们可能会感到迷茫、焦虑和孤独,精神世界变得荒芜。即便物质生活丰富,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社会凝聚力方面,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人们对社会共同体产生情感联系。没有人文精神作为粘合剂,社会可能会变成一盘散沙,人们只会关注自身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导致社会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失去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所以,人文精神是社会稳定繁荣的粘合剂和基石,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了人文精神,就会出现各种价值观混乱、凝聚力下降、创新乏力、社会发展失衡,甚至精神世界空虚等等现象,这离下一次群众运动可能就不远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一期内容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科技   人工智能   人文精神   意义   时代   言辞   群众运动   知识分子   社会   可能会   路德   哲学家   马丁   甘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