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广州专场暨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第十一届名园名花展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活动吸引了40余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积极参与,科研“国家队”携众多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科学节不仅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窗口,更是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任海表示,中国科学院科学节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


本届中国科学院科学节的主场活动设在北京,广州专场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紧扣“美丽湾区科学万象”的生态愿景,生动呼应“绿色全运”理念。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科普形式,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广州专场活动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开辟多场景、多板块内容,设置“名园名花展”“创工坊”科学实践活动、“创新展”展品、“科学零距离”参观活动、“科学之美”展示等多个板块,通过科学展览、实景模型、科普报告、科学参观、科学实践等形式,让公众全方位感受科学魅力。
南方+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第十一届名园名花展以簕杜鹃(三角梅)为主要展出花卉,以“美丽湾区,科学万象”为活动主线,以“岭南大地的热烈篇章”为艺术展主题,呼应“绿色全运”理念。簕杜鹃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在阳光下热烈绽放,恰似运动员永不言弃的拼搏意志,以及全运赛场上的精彩瞬间。
“创新展”板块集中展示了各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单人喷气飞行背包、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等;“创工坊”板块以科学实践和科普互动为主,通过新能源实物和模型展示、互动科普游戏,以及“魔术可乐”“大象牙膏”等科学实验,让公众体验科研工作的有趣一面;“科学之美”板块展出了近200幅精美的科学图片、植物科学画,让公众看见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激发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分院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科学家精神传承、科学素养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与实践,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签署科学教育合作协议,共建区域科学教育“教联体”。
在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中,广州分院及所属11家单位积极动员包括院士在内的科技志愿者参与,探索科普创新形式,开展了近30项科普活动,受众人群达20万余人次。


文字、摄影:南方+记者 钟哲
通讯员:张荣彬
【作者】 钟哲
广东科技头条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