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福寿园的半年报,我差点以为看错了——上半年直接亏了2.6亿,这可是它上市13年来头一遭。
要知道前几年,这公司可是“殡葬界茅台”,上海的墓穴一平能卖12万,比活人住的房子还金贵。
现在倒好,均价砍到6万都没人要,连大本营上海的收入都跌了一半多,这反差也太大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止福寿园,另外几家上市殡葬公司总营收也降了19.3%,集体遇冷。
有人说这是行业不行了,但咱们身边老人明明越来越多,年死亡人口都过千万了啊。
需求摆在这里,怎么就从“死不起”变成“卖不掉”了?这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
早年间殡葬公司赚钱太容易了,说白了就是“圈地坐等涨价”。
就拿福寿园来说,早年拿地成本才190块一平,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卖十几万。
那时候毛利率能超80%,比卖珠宝首饰还赚,普通实体企业根本没法比。
还有人把墓地当投资品炒,黄牛囤着好位置加价卖,上海甚至出过76万一平的天价墓。
我老家有个亲戚,2019年为了给老人买块“好墓”,找中介加了3万才拿到号,现在想想都亏。
可从2024年开始,这生意就没法做了,福寿园墓穴销量就降了6.7%,收入却直接腰斩。
我认识个殡葬销售,他说现在客户进门先问“最便宜的多少钱”,一听上万扭头就走。
有次他劝客户选个稍好点的,人家直接怼回来:“钱难挣,能让老人安息就行,虚的没用。”
除了卖得贵,墓地的“隐形坑”更让人受不了。好多人以为买了就是永久的,其实只有50年使用权。
每年还得交管理费,少则百八十,多则几百,不少墓园还要求一次性交20年的。
网友说得特实在:“活着还30年房贷,死了还20年墓费,这辈子净给别人打工了。”
更离谱的是山东、天津,有人把商品房改成“骨灰楼”,一间房放几十个骨灰盒,全是被逼的。
这事儿真不能怪大家不买,实在是三股劲儿凑一块儿,把高价墓的路堵死了。
最直接的就是钱不好挣了。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了,大家手里都紧巴。
房贷车贷、孩子奶粉钱、老人医药费,哪样不要钱?十万八万的墓地,自然成了“非必要支出”。
上海福寿园公墓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代祭服务”
我邻居张哥,去年他爸走了,本来想在城里买墓,一问要12万,直接带骨灰回了老家。
他说:“存这钱得不吃不喝两年,还不如生前多带老人出去玩玩,那才实在。”
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内,逝者家属在公益骨灰墙前祭奠亲人。
再就是政策出手管了,民政部搞“减降优”改革,直接砍了一堆没必要的收费。
全国殡仪馆平均收费项目从33项减到26项,三亚的火化费都从1810块降到1110块了。
地方政府更狠,福建霞浦直接规定,私营公墓单穴不能超2万,双穴顶多3万。
江苏徐州的公墓均价降了近2万,宿迁有家公墓甚至降了一半多,高价墓根本没市场。
最重要的是大家观念变了,“厚养薄葬”不再是口号,真成了实实在在的选择。
现在的老人想得特开,我外婆就跟我妈说:“别买墓,撒去江里就行,省钱还环保。”
上海一年海葬的就有近万人,福建宁德更贴心,选生态葬还能领3000块补贴。
株洲有个社区更彻底,把丧期从半个月改成3天,花费从5万降到1万,没人说闲话。
居民都说:“生前端碗热汤,比死后摆十桌酒强百倍,孝顺不是给别人看的。”
高价墓卖不动,但“身后事”总得有办法解决,这两年冒出不少“新路子”。
最靠谱的是公益性公墓,全国已经建了近9万个,城市里就有2200多个。
上海把以前违规的用地改成公益骨灰堂,宁德更厉害,市、县、乡、村都有公益安葬点。
海口殡仪馆把57个收费项目砍到34个,户均花费从6500块降到3500块,还加了10项免费服务。
清明去陵水扫墓的人说,那边专门设了免费停车场,还有新能源摆渡车接送,特暖心。
殡葬公司也在自救,不然真得关门,福寿园搞了个“生前契约”,提前订殡葬服务。
没想到年轻人比老人还积极,预定的人里23%是年轻人,说是提前规划更踏实。
数字纪念也火了,上海有个“云上天境”,能给逝者建数字生命岛。
用AI还原逝者的样子和声音,家人想了就能“见个面”说说话,付费率都到37%了。
北京还有个数字墓园,243平米能装1458个数字墓位,比传统墓地省地方多了。
更意外的是殡葬用品还出海了,曹县的棺材、福建的墓碑,甚至咱们的冥币,都卖到国外了。
有个小姐姐在法国街头卖这些,当地人特好奇,没想到还成了文化输出。
其实福寿园的亏损,也没表面看上去那么惨,2.6亿亏损里,2.18亿是资产减值。
扣掉这些,其实还赚了近2亿,手里的现金有24.2亿,根本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它现在在上海主推五六万的生态墓,故意拉低均价,明显是在主动转型。
所以说,殡葬行业不是不行了,是以前那种靠卖地赚暴利的时代结束了。
以前是卖墓位,现在得靠服务,数字纪念、生前规划,这些才是真需求。
浙江搞了个“浙裏逝安”系统,“身后事”手机上就能办,联办率都91.8%了。
东方市更方便,从遗体接运到安葬,指尖一点全搞定,不用跑断腿。
这些变化里,藏着最实在的民生温度。殡葬从来不是卖一块地,而是给生者一个安慰。
以前总觉得“入土为安”才是孝顺,现在明白,松柏代替墓碑也一样有念想。
生命的重量,从来不在墓地值多少钱,而在爸妈生病时端的那杯热水里。
在孩子放学回家喊的那声“爸妈”里,在朋友聚会时的欢声笑语里,这些才是真宝贝。
福寿园亏了钱,但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反而是件好事。
这说明行业在变,从“为面子花钱”变成“为情感负责”,从“死不起”变成“葬得安”。
这场变革,说到底是我们终于懂了:尊重生命,得先尊重活着的人。
当殡葬不再是一门暴利生意,而是充满温情的服务,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大的善意。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