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推出“10.9”套餐:10元快餐还能靠“开个小店”赚钱吗?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过去,“10 元一顿正餐”基本是街边小快餐店、夫妻档的专属价格带:位置离得近、口味凑合、环境一般,但胜在便宜、管饱。 现在,这块生意被平台+连锁品牌重新改写。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肯德基与某外卖平台的“拼好饭”在四川、重庆、宁波、绍兴等地推出区域限定的“中国锅盔堡”和“黄焖鸡米饭套餐”,价格分别为 10.9 元和 14.9 元,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尝鲜。

更关键的是,拼好饭不是孤立案例,而是一个已经初具规模的体系: 平台上线大量 10 元左右甚至以下的低价新品:肯德基黄焖鸡米饭 10.9 元、锅盔堡 9.9 元;老乡鸡联合拼好饭打造的农家小炒肉盖饭,单日最高销量超过 4 万单;紫燕百味鸡的香樟鸭腿饭,半年卖出近 600 万单。

拼好饭采用“汇集需求 + 固定套餐 + 集中配送”的模式:先集中收单,再让商家“以销定产”,骑手批量配送,最终给到消费者的是“一眼到底的一口价”。

平台已吸引 5000 多家品牌入驻,用户超过 2.7 亿,日订单峰值超 3500 万单,而且在如此低客单价下,净利率并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这是个靠效率而不是靠补贴活着的模式。

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 10 元快餐不再是“小店独有”,而是被连锁品牌+数字化平台“接管”的价格带。 在这种新秩序下,如果你还想靠“开个小店,卖十几块钱一份盖浇饭”赚钱,必须重新算账。

传统小店的“老账本”:越来越难对得上

先看很多夫妻小店原来的逻辑:

房租:写字楼底商/园区周边,月租几万不稀奇;

人工:后厨2人 + 前台/打包 1 人;

菜品:二三十种家常菜,备货靠经验,卖不完就折价、打包、浪费;

订单:午晚高峰两拨,遇上天气、节假日、附近企业加班状况,客流波动极大。

这种模式下,10~15 元一份快餐本身就是在吃极薄的毛利,撑得住,全靠两点:

附近没有更便宜且更稳定的替代;

房租、人力还能维持在一个可承受的水平。

当拼好饭这类平台出现后,这两点都在松动——尤其是在白领、蓝领高度集中的地带:

对上班族来说,打开 App,下楼取一份 9.9~12.9 元的“品牌套餐”,和走 500 米去小店吃一顿 12~15 元的“家常菜”,心理账就变了;

对小店来说,以前不确定的是“今天到底来多少人”,现在不确定的是“还会不会有人特地走进店里”。

更要命的是,小店很难做到“以销定产”。很多老板每天早上还是要凭经验备菜—— “万一今天人多呢?”

哪怕最后只来了一半客人,菜、人工、燃气都得照付。

这时候,10元的定价就变成了高风险定价——价格低、波动大、成本刚性强。

而平台+连锁的模式,是先锁定订单,再生产、再集中配送,把浪费和闲置压到最低。两套账本摆在一起,小店的那一本,自然会极其难看。

哪些 10 元小店会最先“撑不住”?

并不是所有低价快餐都会被一刀切掉,真正危险的,是以下几类:

1、只拼价格、不拼效率的夫妻档

菜品多、出餐慢,依靠“便宜+就近”留住一批价格敏感用户;

不做数字化管理,不看坪效、翻台,只盯着“今天收了多少钱”;

在拼好饭把整栋写字楼、整条街的午餐需求数字化之后,这些店的“流量”会最先被抽走。

2、没有任何差异化的“标准家常菜”店

红烧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土豆丝……哪里都有;

口味不上不下、环境一般——这种“谁替谁都差不多”的快餐店,一旦失去地理位置优势,很难抵抗平台上大牌的冲击。

3、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店

租金占比过高、负债装修、没有现金流缓冲;

客群高度依赖某个园区、校区或公司,一旦工作餐被平台团餐接管,收入就会断崖式下滑。

这一批店,过去靠惯性和人流量存活,如今面对的是:平台敢长期把 10 元价格做成可持续生意,而自己却连毛利率都算不明白。

倒不一定是“立刻关门”,但在一年两年内慢慢熬不下去,确实会有一波出清。

那到底还有没有活路?小店要么“上车”,要么“换赛道”

话说回来,“开小店”并不是完全没机会了,只是单靠“便宜”这一个优势已经不够。

想在 10 元价位带活下去,大致只有两条路:

1、上车平台,变成“数字化档口”

与其和平台对着干,不如把它当成“拆单器”和“团餐入口”。

从新华网的报道看,拼好饭给品牌带来的,并不只是流量,而是一整套“以销定产”的生产逻辑:老乡鸡的农家小炒肉盖饭、南城香的麻婆豆腐套餐,都通过平台爆款,实现了日销数万单、上游供应链增产近4倍。

对小店来说,启示在于:

不必品类极多,可以只做一两款最擅长、最标准化的套餐;

利用平台集中收单,让自己也能“先有订单再做菜”,减少浪费;

把厨房当“生产车间”,而不是依靠堂食翻台撑收入。

当然,小店上车也意味着要接受平台规则:定价、履约、好评率、食品安全管理等等,门槛比以前高得多。但如果你愿意向“半工厂化”迈一步,原本不稳定的散客生意,反而有机会变成相对稳定的批量订单。

2、主动“离开战场”,走差异化与场景化

还有一条路,是承认自己打不过“10 元兜底餐”,干脆不在这条战线上纠缠。

比如: 做重口味、地方特色、小众品类,如坂田夜宵串串、小区门口的广式打边炉、某条街上的正宗兰州牛肉面——这些本身就是“为口味、为氛围买单”,不完全是价格战。

做场景型餐饮:聚会餐厅、家庭聚餐、朋友小聚的小酒馆,这类场景里,10 元套餐不是直接替代品。

做时间错位:平台主攻中午工作餐,那你去做深夜宵夜、早餐、下午茶;平台强调极致性价比,你强调“舒服、好吃、有点人情味”。

对这些店来说,10 元兜底餐是一种“功能性供给”,而自己卖的是另一种东西——情绪、体验、归属感。

这类店未来也会被房租、消费降级挤压,但至少不会被“肯德基上拼好饭”这一件事直接打穿。

结语

肯德基上拼好饭,不只是多了一份 10.9 元的黄焖鸡米饭,而是给整个行业划了一条线:线的一边,是靠感觉进货、靠天吃饭、算不清成本的小店; 线的另一边,是靠数据预测订单、靠标准化压成本、能在 10 元价位带长期盈利的平台化玩家。

10 元快餐当然还能赚钱,只是赚钱的方式已经从“守着一家小店”变成“嵌入一套系统”,或者“离开这块战场”。

对所有还在考虑“开家十几块钱快餐店”的人来说,肯德基上拼好饭,不是一个餐饮新闻,而是一份现实的考试卷: 你是要做系统里的节点,还是要重建一种不一样的价值?

声明:本文仅为行业观察与商业分析,不构成任何经营或投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美食   肯德基   套餐   快餐   平台   以销定产   价格   订单   品牌   家常菜   口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