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朱雨玲夺冠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就上演了。
这位从癌症病床杀回赛场的国乒老将,刚刚捧起大满贯奖杯。
她的胜利在某些人的操控下,变成了“踩一捧一”的闹剧。
孙颖莎、陈熠无辜躺枪,郭焱被骂上热搜。
甚至连朱雨玲的“高情商发言”都被扭曲成攻击队友的武器。
为什么一场纯粹的体育胜利,转眼就成了撕扯的战场?
这一次,某个小圈子的恶俗彻底藏不住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彩虹。
WTT美国大满贯的女单冠军朱雨玲就是最好的诠释。
这次大满贯的赛场上涌现了一匹黑马——04年小将陈熠。
她把排名第一的孙颖莎“斩于马下”,让其止步于8强。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女孩是谁,惊喜于国乒后继有人。
当然伴随着而来的还有质疑声,这个在大赛中没什么名气的女孩行吗?
随后陈熠连胜早田希娜、蒯曼,证明她并不是靠幸运。
因此许多人期待陈熠在决赛的表现,如果夺冠那将是创作离世。
决赛中陈熠虽然起初连胜,但是还被对手反盘,错失冠军。
然而拿下冠军的是朱雨玲是谁?她凭什么这么厉害?
但是如果你真的关心乒乓球比赛,就不会说出这种话。
朱雨玲是一位老将,更是曾被视为“大魔王”接班人的人。
时间回到15年前,年仅15岁的朱雨玲就在世青赛上大放光彩。
击败了日本队的石川纯佳,拿下了该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单冠军。
她不仅技术非常的细腻,还足够沉稳,能很好的掌握比赛的节奏。
因此当时不少媒体给予她很高的期待,希望她是下一个张怡宁。
随后她就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在国际大赛中大放异彩。
接连击败强敌,迅速成为中国女乒的中坚力量。
在17年11月的世乒排名上,朱雨玲成为了第一位。
又在同一年的世界杯上,击败刘诗雯问鼎冠军宝座。
在两年后战胜陈梦,拿下属于她的三连冠。
当时的朱雨玲成为国乒最炙手可热的名字。
被认定为动静奥运会的最强后补。
然而命运总喜欢在人最接近梦想时,“送”上一击。
人生最难的对手,有时不是别人,而是命运。
为了冲击奥运会,朱雨玲拼命的训练。
但是她的身体开始出现了不舒服,起初以为是训练劳累。
后来症状越来越明显,被送去医院之后医生告诉她要做系统检查。
在出结果之前她都要在医院观察,因此无缘东京奥运。
当时参选名单一出很多人都好奇朱雨玲去哪里了。
没想到这一“消失”就是一年多,以至于大家差点忘记她。
直到奥运会结束,朱雨玲在社交平台透露自己的动态。
那时一张她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比赞的照片。
虽然朱雨玲没有说明自己得了什么病。
但是有眼尖的网友还是从她的手环上发现蛛丝马迹。
朱雨玲得的病不一般,是甲状腺癌,需要做手术切除。
幸好是良性的,但是她的身体的反应十分强烈。
还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期,这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正处于黄金期,前途无线的种子运动员。
无奈之下朱雨玲离开了国乒,安心恢复身体。
这期间她也没放弃自己,而是开辟了新的“赛道”。
考入了大学读了博士,又到自己家的企业任职,身兼数职。
离开赛场的朱雨玲依然在发光发热。
然而就在24年朱雨玲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复出。
要知道她当时已经快30岁,还有那么久的“空窗期”。
甚至还得兼顾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样子去打职业选手似乎有点“白日做梦”。
但是朱雨玲就是要打乒乓球,就是要做好自己。
刚复出的朱雨玲接连输给了国乒选手,但是她没放弃。
尽管已年近三十,体能难以与年轻选手相比。
但她的经验、抗压能力和战术素养,在比赛中开始逐渐展现优势。
进入WTT美国大满贯前,她的世界排名已升至第14位。
随后她在大满贯比赛中证明了自己,一路闯关斩将进入决赛。
虽然前两局都失利,以至于输掉了两分,但是朱雨玲没慌。
她再次靠着自己精准的节奏控制和线路变化把比赛拖进自己的节奏。
并且一连赢下4局,实现了她赛场上的翻盘,也是她人生的翻盘。
赛后采访中朱雨玲虽是一脸笑容,但是长吁了一口气。
可见她的压力之大,可在听到球迷的加油声后又开始笑了起来。
她说:“重返赛场好像一场梦!希望这个梦可以继续”。
当然大家也希望这不是朱雨玲的终点,而是她的新起点。
然而就在朱雨玲夺冠后,却出现恶心一幕,甚至牵扯到了其他运动员。
“高光之后,是非满天”这不知道哪里冒出的的定律。
如果你常看社交媒体平台,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某位选手输球后评论区瞬间被“失望”、“不配”、“下一个”等弹幕淹没。
另一位选手赢了球,则被吹成“国乒唯一希望”“别人都该给她让位”。
甚至连运动员的私生活、发型、妆容、穿搭,也被评头论足。
输赢比赛,不再是一个专业竞技问题,而成为饭圈粉丝“站位”的筹码。
果然朱雨玲用实力和意志夺回的冠军,却未能换来持续的掌声。
就在她赛后真诚发言之后,却很快出现一股始料未及的舆论转向。
她的那句鼓励陈熠的“高情商发言”竟成为撕裂舆论的导火索。
在采访中,朱雨玲说了一句暖心话:
“我希望大家能够给与刚才中国这位年轻小将掌声……”
这句话赢得了不少人的称赞,说这是前辈对后辈的鼓励;
是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是体育精神最动人的一面。
然而这段原本充满温情的发言,被一些人“嫁接”到此前一场争议上。
因为此前郭焱评论孙颖莎与陈熠的比赛时。
说了一句“陈熠要懂点事”,引起了粉丝不满。
有人就将朱雨玲“高情商”与郭焱“低情商”对立起来。
甚至引申为“某些主力队员架子大、不配朱姐的谦逊”。
然而网络上的节奏制造者,并没有停下对比、揣测和“造神”的动作。
部分朱雨玲支持者在表达喜悦的同时,开始贬低其他国乒成员。
制造“她赢了,是因为别人不行”的叙事。
甚至将“整顿国乒”的大旗强行加在她头上。
最典型的就是将陈熠和孙颖莎拉下水,制造所谓“国乒新老之争”的人设。
三位运动员没有参与任何争议,但却莫名其妙成为争议中心。
这就是当今社交网络中最令人担忧的“舆论幻觉”制造机制。
有些球迷把来自“饭圈思维”入侵竞技体育。
不靠比赛说话,而靠流量、热搜、舆情带动。
把竞技体育硬生生变成“谁人设好谁上位”的娱乐剧本。
可问题是这里不是选秀节目,而是代表国家荣誉出战的国乒。
竞技体育讲究的是实力、状态、战术、心理,是成百上千小时的训练与积淀。
不是靠流量场,更不是粉丝“对线”能左右排名的饭圈战场。
真正的球迷,应该欣赏比赛本身,而非制造无谓的争端。
正如邓亚萍所说:“喜欢谁就好,不必攻击谁。”
国乒的辉煌,从来不是靠踩低他人来成就的。
正观新闻2025-07-15 《重新“站”起来的朱雨玲夺冠,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环球网2025-07-15 《朱雨玲世界排名重回前10》
正观新闻2022-11-14《乒乓球世界冠军朱雨玲病愈归来:攻读博士、经营公司》
新华网体育,2025-07-15,《7月14日,朱雨玲战胜陈熠女单夺冠 她曾是世界第一,因甲状腺癌告别赛场……》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