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复盘的时候发现,这周有一个票很亮眼,一周涨幅接近翻倍。
这就是欧陆通,短短5天涨了82%,成为这周市场涨幅最高的。
这一惊人表现并非偶然炒作,而是市场开始关注“AI算力基础设施”核心环节——AI电源。
你可能没听过这词,但它正悄悄成为AI算力时代的“隐形命门”。
因为随着全球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式增长,支撑其运行的底层电力架构正迎来一场深刻改变。
而电源系统,正是这场变革中被长期低估却至关重要的。
AI电源,全称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电系统,是专为AI计算场景量身打造的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电能转换与管理系统。
其核心功能是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高效、稳定地转换为GPU、TPU、AI加速卡等高性能计算芯片所需的低压直流电,实现从“电网到芯片”的全链路电力供给。
之前大家天天聊H100、谈大模型、算FLOPS。
但有个问题很少人提:电,你供得上吗?
与传统数据中心不同,AIDC电源不仅是“供电者”,更是算力稳定输出的守护者。
举一个例子传统数据中心,一个机柜3-8kW,风扇呼呼吹,UPS嗡嗡转,勉强够用。
可现在一个AI训练机柜,动辄20kW起,高端的干到100kW+。
它需应对AI负载特有的“瞬时高功耗、负载波动剧烈、持续高负载运行”等挑战。
如果一次瞬时掉电,哪怕只有十几毫秒,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最近市场炒作的液冷也是这样,就是降温。
而AI电源主要是避免因电力波动导致昂贵的AI训练任务中断或数据丢失。
其重要性也是很明显。
传统IDC以CPU为主,单机柜功率密度普遍在3-8kW,采用风冷+UPS+交流配电即可满足需求。
而现代AI数据中心普遍采用GPU集群,单机柜功率密度已跃升至20-100kW,部分液冷机柜甚至突破150kW。
举一个例子,用336V直流电直接送进机房,省掉逆变环节,效率从90%拉到96%以上。
别小看这6个点,一个10MW的AI数据中心,一年能省几百万电费。
还有就是,AI电源可以做到电池备份单元(BBU)直接装在服务器旁边,断电瞬间切换,响应时间1-10毫秒,比传统UPS快一倍。
这不叫备份,叫“续命”。
更重要是,AI训练动辄消耗数兆瓦电力,电源转换效率每提升1%,年均可节省数百万元电费。
电源,不再是配角,而是AI算力的“心脏起搏器”。
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30%。
每台AI服务器平均配备2-4个高性能电源模块,单个模块功率达1-3kW,单价在1000-3000元不等。
仅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就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若算上HVDC系统、BBU集群、智能配电柜、储能接口,整个AIDC电源生态规模逼近千亿级别。
更关键的是——这个市场,正处在国产替代的拐点。
大家要知道,现在AIDC电源高端市场仍由台达、英特尔、惠普等国际厂商主导。
但以欧陆通、麦格米特、欣锐科技、科华数据、英维克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加速突破。
他们不光能做,还能做定制化、快响应、高性价比的方案,尤其在BBU和液冷电源这类新兴赛道,进度不输海外。
欧陆通的一周80%涨幅,或许是市场对“AI电源”这一细分赛道提高了关注。
AI电源,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AI基础设施中最具爆发潜力的细分赛道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