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的形成、坠落和消逝像极了人生的轨迹:从微小的积聚,到中途的跌宕,再到归于平静。每一滴雨水都经历了一场不凡的旅程,而每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受到冲击,遭遇困难,但正如雨滴有表面张力保护,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韧性,可以在跌宕中保持完整,最终迎接属于自己的晴天。
——林逸格,《读者》(校园版)2025年第4期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曾说过:
“几乎所有的人在中年以后,都会体验到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不可避免的衰退。”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你发现自己熬不了夜,睡不了整觉;
出门总忘记门锁了还是没锁,刚跟别人说过的话,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衰老的如约而至,成为很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新闻上却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
合肥一名27岁男子长期通宵,引发了急性脑梗死,送往医院抢救,避免因中风导致的瘫痪;
辽宁65岁老年人退休后参与村里排练,拉二胡、唱歌跳舞、自娱其乐,每天神采飞扬。
年龄,越来越成为一个数字符号。
有科学研究表明,决定身体衰老速度的行为中,运动排第三,睡觉排第二,排在第一是心态年轻,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做不到。
你不是身体不好,而是韧性不够
朋友小诗是一名外贸行业客服,日常主要工作是作为枢纽,连接国内技术员和国外的客户,保障双方沟通顺畅。
最近,小诗收到翻译医疗器械专业术语的新任务。
对于小诗来说,这个任务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一时半会儿她难以应付。自打收到任务开始,小诗总是担心自己不能让客户满意,担心工作做得不够出色……
一段时间下来,患得患失成了小诗的“心魔”。
只要客户发来一条消息,她就马上胆战心惊地查看,生怕错过客户反馈。
这样子循环往复,小诗开始腰酸背痛、头昏脑涨,慢性失眠症也如约而来。
起初,小诗以为是积劳成疾,便决定去做中医理疗。
老中医把脉时说:“你的脉象沉,淤气重,肝火旺,是因为平时压力大,思虑过多。”
小诗这才意识到,就算通过中医理疗身体,还是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真正影响身心健康的,不是任务重,而是自己心态“尚缺火候”。
自此,小诗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不是跑步就是瑜伽。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身心舒展、愉悦。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诗的病症得到了缓解,再投入工作中时,她的效率也开始加倍提升。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压抑、焦虑、恐惧的事情。
与其抱怨气馁,不如修炼自己的心理韧性,提高自身的复原力。
否则,身体犹如紧绷的弓弦,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后变得衰弱无力。
心理韧性专家露西·霍恩曾在TED演讲中分享自己的故事。
一天,露西和她的好友莎莉带着各自的孩子一起外出旅游,露西女儿坚持和莎莉女儿坐一起,于是两个孩子都坐上了莎莉的车。
谁知道这一分离,竟成了永别。
在一路口处,有辆车违规驾驶,没有按照路标停止驶入,直接撞上莎莉的车,车上三人当场身亡。
目睹女儿意外离世,成为露西余生的阴影。露西时常半夜惊醒,独自痛哭,甚至出现耳鸣头晕的症状。
她不断去寻求疗愈,独自去旅游,磨炼自我心理韧性,最后她不仅走出了失去女儿的悲伤,还反思总结了强大心理韧性的方法。
现代西方哲学奠基人尼采曾说过一句格言:“凡杀不死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
人生海海,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困境,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误以为是身体不好、状态不佳导致的,但实际上这些都和心理韧性有关。
提升心理韧性,在面对逆境时能够迅速恢复和有效应对,是我们必须修习的课题之一。
如此,当逆境真正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手足无措,惊恐万分。
来源:视觉中国
直面创伤,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二次成长》的作者王瑞分享过他小时候的故事。
王瑞小学时转过一次学。由于是转校生,和其他同学并不熟悉,所以王瑞比较孤独。
为了能融进那个小团体,王瑞把舅舅送的珍贵贴画送给了同学们,同学们对贴画感到新奇,纷纷和王瑞成了朋友。
起初王瑞觉得很开心,因为去哪里都有人陪伴了,不再形单影只。
后来,他发现这个小团体不似表面看的那般和谐。他们不仅经常诋毁他人,成员们之间还总是攀比,比较谁的学习文具好看,谁家里有微波炉、电脑等。
这样的小团体,令王瑞感到压抑。因为,这一切跟自己的认知出入太大。
王瑞的妈妈从小就教导他,不管事情多难,只要自己肯想办法、动脑筋,就一定能解决。
所以他逐渐远离了小团体。
之后,王瑞经常通过模仿,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英雄角色,又或者在遇到困境时,也会想起厉害人物是如何摆脱困境的。
经过思考,王瑞不仅摆脱了心魔,还将成长经历写成《二次成长》一书。书籍上市后,治愈了很多有童年创伤的读者。
正如张德芬所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
一个人心态好,对所经历的事情积极应对,就是正在走“隐形上坡”,这就是一个人变好的迹象。
近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
高钰洁是一个“95后”姑娘,身材高挑、白净纤弱。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她这样一个萌妹居然在大型养路机械探伤岗位工作。
大型养路机械探伤,是对大型作业的机械进行损伤测试,该工作技术含量高、安全责任大,对人员的耐力提出了要求。
这类工作大部分为男性,高钰洁作为女性,刚到单位时,别人都觉得她娇气,过来实习一下而已。
可是高钰洁偏就不服输,她相信自己:男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能!
为此,她每天和机械打交道,搬传动轴、车轴等,对毫米级隐患锱铢必较。
最后,她还考取UT超声波探伤和MT磁粉探伤二级资格证。
一波神操作下来,当初那些质疑他的人全都傻了眼。
现在,她已在大型养路机械探伤岗位工作了8年,并成为全段大机探伤岗位上唯一的女职工。
罗曼·罗兰曾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心态积极乐观的人,在面对坎坷、困难和创伤无所畏惧,勇于去越过关卡、完成使命。
而认为困境过不去的人,往往陷入悲观主义而不自知,经常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我们要当心理韧性强大的人,笃信一切都会变好,而我们愈发强大。
来源:视觉中国
决定人生衰老上限的,是心理韧性
遇到事情时,如果发现自己状态不佳,不是身体不好,而是心理韧性不够强大。
如果你正处于“心理韧性弱”的状态,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呢?
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三个方法:
①拆解既定目标
听过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目标我都有,就是不执行。”
目标宏大且周期长,我们会高估其执行力,一旦尝试过,进步缓慢,很容易放弃。
但每一个小小成功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付出,有每一滴水的落下,才可能穿透石块。
你可以尝试先把既定目标拆解开来,分成几段、十几段,甚至几十段的小任务,慢慢形成微习惯。
当坚持完成某个小任务后,就给予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内心尝到甜头后,会积蓄更多力量,达成下一阶段的目标。
这样,你的能力会不断增长,因为心理韧性越强,可改变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②拒绝“情绪霸凌”
《人类环境宣言》有这样一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有时候,我们身在不良情绪环境里,变得焦虑、紧张、悲伤,甚至是痛苦。
如果我们一并将不良情绪吸收于体内,它便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磁场,发生一件坏事之后,就会蔓延到所有事变坏。
因此,学会拒绝他人的情绪霸凌,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当他人倾诉他们的负面情绪时,学会倾听并理解他们,但同时保持自己的情绪独立;
当发现自己产生疲惫消极情绪时,学会出去走走,回归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懂得及时止损,保护自己不被“二手情绪”影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③增强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判断。
在面对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有的人会选择放弃,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做不到,而有的人会坚持到底。
高效能人士的做法往往是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先选择一些自认为能做好的事情。
他们会随时记录好自己的成功,失败时会辩证归因,对不必要的人和事,不投入情感,不卷入情绪,从而坚持自我信念。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近期,中国中山大学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了一项新研究,对将近一万名50岁及以上美国人进行了分析。
经过平均11.6年的随访后发现,心理韧性较强的人死亡风险明显低于韧性差的人,韧性得分最高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最低者低53%。
“心里有劲儿”堪称健康长寿的新密码。对大部分人而言,培养心理韧性就如同锻炼肌肉,不仅能增强心理健康,还能延长寿命。
有人说:“晚上好好睡觉,抽空坚持运动,就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作为前提,一切皆为零。
而心理韧性可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让人生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愿你以一颗韧性极强的心,去面对未来的风雨与阳光。
来源:读者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