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终于带来的迟到的正义。
iPhone17全系标配了 ProMotion 120Hz高刷屏,补齐了跟安卓机的短板。
但你要的真的只是刷新率吗?
屏幕刷新率这事,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今天带你扒开参数,看清真相!
首先,到底什么是屏幕刷新率?它好比翻书,你每秒翻的页数越多,画面就越连贯。60Hz 意味着屏幕一秒刷新 60 次,120Hz 就是 120 次。差别听起来不大,但实际用起来 60Hz 像是在走楼梯,而 120Hz 像是坐上了自动扶梯,顺滑到停不下来。一旦你习惯了高刷,再回到 60Hz,会觉得手机“卡成PPT”。
那为什么苹果会拖到 2025 年,才给全系上 120Hz?原因有两个——功耗和生态。想象一下,你在夜里点着一盏 60 瓦的灯,突然换成 120 瓦,光线确实更亮,但电费也噌噌往上涨。屏幕刷新率越高,显示芯片和 GPU 的工作频率就得跟着提升,电池就更容易掉电。苹果一贯追求续航平衡,不会轻易妥协。然后是生态。别忘了,iOS 的动画交互几乎是手机圈的“天花板”,苹果要保证从系统到 App 的过渡都丝滑如丝,这背后需要软硬件的整体适配,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堆参数”。
不过,苹果并不是今天才会高刷。早在 2017 年,iPad Pro 就首发了 120Hz 的 ProMotion,当时很多人第一次拿来画画,直接惊掉下巴,笔尖跟手写的延迟几乎感受不到。只不过,等到 2021 年,苹果才把它搬到 iPhone 13 Pro 上,而且是通过 LTPO 技术 来降低功耗。LTPO 的全称是“低温多晶氧化物”,本质上就是一种能动态调节刷新率的屏幕驱动技术。比如你在刷抖音,它能跑满 120Hz;而你静静看一张照片,它能降到 1Hz,相当于“省电模式”自动开启。
所以,iPhone 17 全系标配 120Hz,不只是“跟上安卓”的节奏,更是“苹果式的谨慎”。它等的是技术和供应链的成熟,保证高刷体验普及的同时,不会带来明显的续航损失。
有人可能会说:那安卓早就 2K+144Hz 甚至 165Hz 了,苹果是不是又落后了?这里就要澄清一个误区。刷新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 120Hz 后,肉眼其实很难再分辨差别。就像你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水流已经很顺畅了,再往上拧一圈,你不会觉得更“丝滑”。而真正影响体验的,其实是屏幕响应速度、触控采样率,以及系统动画的调度。苹果的强项就在这里,它能让 120Hz 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堆个 144Hz 当噱头。
换句话说,高刷屏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是“人机交互”。你在手机上看到的每一帧动画,都是 GPU 渲染、屏幕驱动和操作系统配合的结果。苹果把这套逻辑玩到极致,才敢说“ProMotion 是一整套体验,而不仅仅是数字”。
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在意刷新率?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常刷视频、玩游戏,120Hz 是立竿见影的提升;如果你主要看小说、刷邮件,60Hz 也完全够用。苹果之所以能把这件事炒得这么热,是因为它懂用户的心理——一旦体验过高刷,就很难回头。等到 iPhone 17 把它普及到全系列,这其实是在重新设定行业“底线”:今后 120Hz 就是标配,60Hz 只能存在于低端机。
所以,别只把这次看作“苹果终于补齐短板”。从技术的角度讲,它是在告诉我们:刷新率不是一个孤立的参数,而是一整套系统工程。从用户角度讲,它是在用一次“全系升级”,让果粉和非果粉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
有意思的是,未来屏幕的发展,可能并不是继续往“更高刷”卷,而是往“更聪明”走。比如自适应刷新率做得更精准、更省电,或者在折叠屏、AR 眼镜里探索新的显示方案。到那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再纠结是 120Hz 还是 144Hz,而是更关注——这块屏幕,能不能懂我?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