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上海交通大学丁洪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

8月6日上午10:00,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获奖名单。

其中,“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兼职讲席教授戴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院士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数值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贡献。


获奖工作介绍


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这类材料在其体态电子能带结构中展现出非平凡的拓扑性质,从而产生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拓扑电子材料将拓扑学的抽象数学之美与电子材料的实用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尽管凝聚态理论预测了多种类型的拓扑能带结构的存在(通常借助理想化的“玩具”模型),在真实材料中发现这些结构仍极具挑战性,犹如大海捞针。方忠与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使他们率先预测出一系列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以及Weyl半金属等。与此同时,丁洪在将理论转化为实验现实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ARPES)的创新性使用,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预测的半金属材料中实验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现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丁洪院士长期致力于新奇量子材料与电子结构的研究,带领团队在实验上首次在凝聚态系统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实现了自1929年外尔首次预言以来在物质世界中对这一奇特粒子态的直接观测。这一成果不仅提供了固体中外尔费米子的确切性实验证据,还揭示了其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物理现象,如费米弧、手性反常引发的负磁阻效应、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等。该成果被视为外尔物理研究的里程碑,极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进程。

此外,丁洪院士与高鸿钧院士团队合作,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了拓扑性质及马约拉纳零能模,这是近年来铁基超导体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研究不仅首次在量子极限下观察到孤立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还为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平台。该平台具备高纯度、高量子临界温度、单一材料体系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候选方案之一。

丁洪院士相关工作先后入选《物理》《物理世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多个国际与国内权威年度榜单,并被美国物理学会125周年纪念论文集收录。相关成果被写入教材,成为凝聚态物理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与持续跟进。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中,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46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曾获2021年度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来源:李政道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煜阳

主编:金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科技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大奖   未来   科学   丁洪   拓扑   量子   材料   费米   物理   霍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