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谎言",没一个是真的,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历史这东西,有时候比小说还离谱。

你知道吗?有些故事听起来特别带劲,传着传着就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

300个壮汉打败30万大军?埃及艳后美到倾国倾城?巨大的木马里藏满士兵?拿破仑个子矮得穿高跟鞋?这些听着就热血沸腾或者浪漫至极的桥段,其实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可直到今天,还有一大堆人把这些当成历史常识挂在嘴边。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变成彻头彻尾的谎言的?

那个穿高跟鞋的矮个子皇帝?

说起拿破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哦,那个特别矮的法国皇帝!坊间传闻他只有1米58,因为自卑所以天天穿着高跟鞋,还特别喜欢让画师把自己画高一点。

这个说法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连不少历史爱好者都信了。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开创者,这位叱咤欧洲战场的传奇人物,真实身高到底多少?档案记载他的身高是5尺2寸。

看到这个数字,很多人就乐了:你看吧,确实矮!等等,别急着下结论。

这个5尺2寸用的是当时法国的度量标准,换算成现代单位接近1米7。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个身高算是相当正常,甚至略高于平均水平。

那1米58这个数据哪来的?原来是英国人搞的鬼。

当时英法两国打得不可开交,英国的报纸和漫画家们为了抹黑对手,故意用英制单位来计算拿破仑的身高。

英制的5尺2寸确实只有1米58左右。

这招宣传战打得够狠,把一个正常身高的军事天才硬生生矮化成了"小个子"。

更有意思的证据来自拿破仑的行军床。

这张保存至今的床铺长度达到1米8。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有1米58,会给自己准备一张1米8的床吗?那得多浪费空间啊!这张床的长度恰恰说明,拿破仑的真实身高绝对不止1米58。

敌对国家的污蔑宣传就这么成功了。

几百年过去,人们早忘了当初的政治斗争,却把这个编造出来的"矮个子形象"当成了历史事实。

拿破仑要是知道后世这么黑他,估计得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权力才是最好的化妆品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埃及艳后,她的故事在历史上被渲染得无比浪漫。

传说她美若天仙,罗马的大人物们都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最后为了保持青春美貌,用毒蛇咬死了自己。

听着就像偶像剧剧本,但真实情况可没这么玄幻。

克利奥帕特拉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

从现存的雕像和钱币上的头像来看,这位女法老的长相实在算不上惊艳。

鹰钩鼻、突出的下巴、普通的五官,放在今天连网红脸都算不上。

那她凭什么吸引了凯撒和安东尼这两位罗马超级大佬?

答案很简单:权力。

埃及当时是地中海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掌控着巨额财富和战略要地。

凯撒需要埃及的钱粮支持他的政治野心,克利奥帕特拉需要罗马的军事力量巩固自己的王位。

两人的结合完全是政治联姻,跟什么一见钟情、美貌倾心没半毛钱关系。

凯撒死后,克利奥帕特拉又搭上了安东尼。

这次合作的性质还是一样:互相利用。

安东尼需要埃及的资源对抗屋大维,克利奥帕特拉需要强大的盟友保护自己的国家。

两人确实生了几个孩子,但这更像是政治联盟的巩固手段,而不是什么伟大的爱情。

至于那条著名的毒蛇,很可能压根儿就不存在。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攻占埃及,克利奥帕特拉随后死亡。

官方说法是她用毒蛇自杀,但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位女法老更可能是被屋大维秘密处决的。

毒蛇自杀的故事太有戏剧性了,完美符合罗马宣传的需要:让这个敌人看起来既高贵又悲情,还能掩盖政治谋杀的事实。

克利奥帕特拉的真正武器不是美貌,而是智慧、胆识和政治手腕。

她精通多国语言,善于外交谈判,在男性主导的权力游戏中周旋自如。

把她塑造成依靠美色上位的花瓶,其实是对这位杰出政治家最大的侮辱。

木马里藏了多少人?

2004年的电影《特洛伊》让这个古老的传说又火了一把。

希腊人围困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想了个绝招: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士兵藏在里面,然后假装撤退。

特洛伊人以为这是献给神明的礼物,高高兴兴把木马拖进城。

半夜,木马里的士兵冲出来打开城门,希腊大军一拥而入,特洛伊就这么完蛋了。

这故事听着挺带劲,就是有几个地方说不通。

先说制作难度。


要造一匹能装下几十甚至上百个全副武装士兵的木马,得多大?得多重?按照传说的时间线,希腊人是连夜造好的。

开什么玩笑!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工具,全靠手工打造。

就算动员全军加班加点,造这么个庞然大物也得花上几个月。

特洛伊人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看不出希腊人在干什么?

再说逻辑问题。

敌人围了你十年,突然撤退还留下一个巨大的木制品,你会不会觉得可疑?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这里面肯定有鬼!可传说里的特洛伊人居然没做任何检查,直接把这个可疑物品拖进了防守最严密的城池。

这得蠢成什么样才能干出这种事?

还有个致命问题:希腊的历史文献里压根儿没提过这事儿。

特洛伊战争在古希腊史料中确实有记载,但木马这个桥段完全找不到可靠的历史依据。

它更像是后人编的寓言故事,用来告诫人们要警惕暗中的威胁,别被表面现象蒙蔽。

木马屠城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这么广,是因为它太符合戏剧效果了。

一个完美的计谋,出人意料的结局,惨烈的复仇,这些元素凑在一起简直就是天然的爆款素材。

诗人和剧作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题材,写着写着,假的就变成"真的"了。

7000人的战斗被说成了300人的神话

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大举进攻希腊,双方在温泉关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这场战斗后来被无数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说法就是:300个斯巴达勇士干翻了30万波斯大军。

这个版本听着够燃,可惜跟事实差了十万八千里。

波斯人确实来势汹汹,但兵力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

30万这个数字更像是希腊人为了显示自己英勇而夸大的。

实际参战的波斯军队可能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具体数字史学家们还在争论。

守军这边,也不是只有300个斯巴达人。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带的那300人,其实是他的王族卫队,类似于精锐护卫队的性质。

真正在温泉关驻守的希腊联军总共有7000人左右,包括来自各个城邦的士兵。

300这个数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最后的死守阶段,大部分希腊军队已经撤退,只剩下斯巴达人和少数盟友坚守到最后一刻。

战役的背景也很有意思。

波斯人选择这个时间点进攻,是因为希腊人正在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人把奥运会看得神圣无比,运动会期间各城邦要停战。

波斯人利用这个传统,趁着希腊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招够阴险,但确实有效。

列奥尼达带着部队在温泉关这个狭窄的山口布防,利用地形优势拖住波斯大军。

他们确实打得非常顽强,给波斯人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但最后还是因为有叛徒带波斯人抄小路,希腊军队腹背受敌,列奥尼达和他的部下全部战死。

这场战役的意义不在于消灭了多少敌人,而在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其他希腊城邦有机会组织更有效的防御。

从这个角度看,温泉关之战确实是一场悲壮的胜利。

但把7000人的集体努力全部归功于300个斯巴达人,显然不公平。

斯巴达人之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占据主角位置,跟他们的军事传统有关。

斯巴达以严酷的军事训练著称,士兵从小就被培养成战斗机器。

这种形象太符合英雄叙事的需要了,300个超级战士对抗无数敌人的故事,自然比7000个普通士兵并肩作战要更有冲击力。

谎言是怎么变成"常识"的

这四个故事有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太精彩了。

一个矮个子征服欧洲,一个美女搞定超级大国,一匹木马毁掉不败之城,300个人挡住30万大军。

这些情节充满戏剧张力,符合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所有期待。

真实的历史往往没这么刺激。

拿破仑就是个正常身高的军事天才,克利奥帕特拉是个精明的政治家,特洛伊可能是被正常攻城战术攻破的,温泉关是7000人的集体牺牲。

这些真相虽然更真实,但确实没有经过加工的版本那么吸引人。

古代的历史记录本来就不够准确。

没有照片,没有录像,全靠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

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再加上诗人、剧作家、宣传家们的艺术加工,历史事件就被包装成了传奇故事。

敌对势力的宣传战也起了大作用。

英国人为了黑拿破仑,给他编了个矮个子形象。

罗马人为了美化征服埃及的正当性,把克利奥帕特拉塑造成依靠美色和阴谋的蛇蝎美人。

波斯人被描绘成野蛮的侵略者,数量被夸大到离谱的程度。

这些都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歪曲。

更麻烦的是,这些故事流传太广了,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喜欢听精彩的故事,不喜欢听枯燥的考证。

你告诉别人拿破仑其实不矮,对方可能还会觉得你在抬杠。

毕竟推翻一个流传已久的"常识",比接受一个新奇的说法要难得多。

现代媒体又给这些谎言续了命。

电影、电视剧、小说为了吸引观众,当然会选择更戏剧化的版本。

《斯巴达300勇士》比《温泉关7000守军》听着就更带劲,不是吗?商业逻辑决定了,真相往往竞争不过精彩的谎言。

教育系统也有责任。

很多历史教材为了便于记忆,会使用简化甚至错误的说法。

学生们从小学到的就是这些经过"优化"的版本,长大后自然也会继续传播。

纠正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了,但真假混杂的情况也更严重。

一个吸引眼球的历史"冷知识"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却很少有人去核实它的真实性。

大家更在乎故事好不好玩,而不是它对不对。

为什么我们更愿意相信谎言

人类天生喜欢故事。

一个普通的历史事件,如果被讲述成英雄史诗,吸引力立马翻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故事性信息的效率远高于处理枯燥数据的效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记得住"300勇士",却记不住温泉关战役的真实兵力构成。

确认偏差也在作祟。

当我们相信一个说法之后,就会倾向于寻找支持这个说法的证据,而忽略或排斥相反的证据。

如果你从小就相信埃及艳后美若天仙,那么看到她的雕像长相普通时,你可能会想"也许是雕刻师水平不行",而不是质疑原有的认知。

社交需求也很重要。

掌握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能让人在聊天时显得博学多才。

谁不想当那个能讲出精彩段子的人?至于这些段子是真是假,很多时候并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它们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能活跃气氛。

懒惰是另一个因素。

查证历史真相需要时间和精力,要翻阅大量资料,要对比不同说法,要具备基本的史学素养。

大多数人没这个闲工夫。

听到一个说法,觉得合理,就直接接受了。

反正也不影响生活,何必较那个真?

权威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如果一个说法出现在教科书里,被老师讲过,被名人引用过,那它的可信度在多数人眼里就会大大提升。

挑战这种"权威认证"的说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底气。

多数人选择随大流,而不是当那个质疑者。

结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一定是真相,更多时候是人们想看到的样子。

300勇士的悲壮、艳后的美丽、木马的智谋、矮个子皇帝的励志,这些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美丽、智慧和传奇的渴望。

真相可能很无聊,但谎言足够精彩。

下次听到什么惊人的历史"事实",不妨多问一句:这事儿靠谱吗?保持怀疑精神,比盲目相信更有价值。

毕竟,历史不该是娱乐我们的工具,而应该是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世界的窗口。

信息来源:

《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著

《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著

法国国家档案馆拿破仑身高记录

大英博物馆埃及文物收藏档案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托马斯·布尔芬奇著

牛津大学古典学系温泉关战役研究报告

史密森尼学会历史人物身高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历史   深信不疑   谎言   著名   世界   拿破仑   埃及   希腊   特洛伊   故事   斯巴达   木马   说法   波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