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贝森特突兀的向中国提出建议,如果中国取消稀土新规,那美国这边可以“考虑”对关税做出让步。
表面上是美国要谈判的节奏,但细想下来,这更像是美方在当前局面下的一记“缓招”。
美国这次是遇到了难题,关税压不住中国,芯片封锁也没挡住中国科技企业的脚步,现在又把目光盯上了稀土,可惜,稀土这事儿,它不是你想卡就能卡的。
要理解这次美方的提议,得先看清楚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台上说得挺绕,但核心意思就一句话稀土回归万昌,关税延迟推行。
美国用的词是“可能考虑”,也就是说,这不是承诺,而是一种“你先让步,我再看情况”的说法,而且这次所谓的“延长豁免”,也没说具体范围,也没说延到什么时候。
这就让人想起美国过去在类似问题上的做法拖到新一轮谈判开始前,把供应链调整得更少依赖中国,尤其是在关键原材料上,但问题是,调整供应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
稀土这东西,不仅挖出来难,加工更难,中国耕耘了太久,真正把稀土这行当摸透了,美国现在想换供应国,可现实是,别的国家要么量不够,要么技术跟不上,根本填不上中国这块大缺口。
美国之所以这次反应这么快,说是因为中国稀土新规真的让他们受到损失了,新规的规矩把美国防住了,意思很简单:有些东西你要用,得先说明用途,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转头就拿去做军用装备。
中国这次的做法,其实就是把稀土这样的战略资源管理得更细致,企业该出口的还是能出口,只是需要走程序,有监管,这种做法,不仅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也是对自身资源的负责任态度。
更何况,中国并未完全关门,也没说谁不能买,只是说要合规,这和过去一些国家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一刀切的做法比起来,已经是非常克制和透明的方式了。
说到底,如果美国真想解决跟中国的关税问题,应该派人谈判,现在的局面不是中国不愿意沟通,而是美国过去那套“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让人难以信任。
比如,美国至今还把大量中国科技企业列在出口管制名单上,连有的搞民用研究的公司也被划进去了,这种“泛安全化”的做法,其实就是用国家安全这个借口,把经济手段武器化。
美国自己在用规则卡别人,却不愿意别人对自己设个门槛,这样的谈判,从一开始就不对等,再比如,美国的“长臂管辖”政策,不只对中国企业有影响,对很多第三国公司也造成了连锁反应。
如果美国真想推动对话,那至少要在这些问题上先做出调整,中方的底线其实也很清楚,那就是对等、公平、尊重,不能总是你说啥就是啥,我说话你不爱听就翻脸。
这次稀土新规一出,不少国家也在关注,有人担心中国是不是要搞“资源牌”,其实情况正好相反,中国这套新规,是对资源出口的完善,反而更明了了。
不少在华外资企业其实反而松了口气,因为之前市场上关于稀土出口是否会全面收紧的传言太多,搞得大家心里没底,现在规则清晰了,企业可以提前准备材料,按流程走,反倒更省心。
而像欧盟、日本这些国家来讲,这样的结果不算太差,他们没有像美国那样高调喊话,而是在默默推进资源储备机制和供应链合作,大家都明白,稀土这类资源属于基础性产业,一旦失控,对整个制造体系影响不小。
中国这次做的,不只是自保,也是对自己资源的一种整合,对中国产业链的一次摸底整改。
美国这次开出的条件,不是为了稀土本身,而是先落子,过去几十年,美国膨胀的太久,而现在,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开始有能力立规则了,这让美方感到不太自在。
尤其是在资源控制这件事上,中国现在掌握了一整套供应链设施,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安全考量,来决定资源怎么用、怎么卖、卖给谁。
所以这次稀土新规,不是中国突然发火,而是中国用一种更有序、更法治的方式,把自己的权利行使了出来,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未来的国际合作,得按照新的规则来谈,而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
眼下,距离中美新一轮谈判马上开始,美国开出的条件看似是谈判的信号,但实质上仍是一种策略试探,中国这边,政策已定,立场明晰,规则已立,就算有谈的空间,也不会因为一句模糊的“可能”就轻易让步。
资源是发展的根基,管好自己的东西,是每个国家应有的责任,稀土不是用来打仗的,也不是用来要挟的,而是用来保证国家利益和长远安全的,美国若真想缓和关系,就得拿出诚意,而不是继续玩模糊战术、时间战术。
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规则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谁更稳,谁就能走得远,中国的做法,也许不讨巧,但一定管用,真正的比拼,不在喊话声有多响,而在谁能把事儿办得更清楚、更踏实。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