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从今年“两会”开始,大家都不再追星,而是开始追企业家了。
这届两会,“意外出圈”的网红企业家,非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莫属。
当时网友和媒体公认周云杰是“意外被雷军带火”,事实上,周云杰只是低调,他才是中国家电界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他执掌的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和23万销售网络。做为这样一个超级企业的掌舵人,个人的能力和实力绝不容小觑。
在五四青年节走上央视舞台的周云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句话。
在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激情的日子里,央视新闻《中国UP!》邀请海周云杰带来献给青春的演讲。周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展开了一场深情而激昂的演讲,为青年朋友带来了一场关于奋斗、成长与梦想的精神盛宴。
1966年,周云杰出生在山东省莱州市的一个普通乡村——大吉林头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自幼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一边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做家务,一边还得在学业上努力奋进。
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他的志向,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每天放学后,在完成农活和家务后,他总会挑灯夜读,凭借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他的成绩始终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1984年,周云杰考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焊接专业。在大学里,他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术活动,为日后的职业生涯筑牢根基。
如果说周云杰的成长经历是那个年代有志青年的缩影,那么他的职场经历就是一部中国制造业精英的成长样本。
1985年家电圈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还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海尔,厂长张瑞敏挥舞着铁锤把76台有瑕疵的冰箱砸了个稀巴烂。据说,其中一台仅仅因为冰箱门密封条有一点瑕疵就被销毁。
这个后来被载入哈佛商学院教案的案例,给海尔带来的是“名利双收”。砸冰箱的第二年,海尔营收一下突破了348万元,比张瑞敏刚接手时的1984年,整整增长了10倍。
张瑞敏这一锤,砸出了中国家电业的质量图腾,也砸在了当时正在湖北读大学的年轻学子周云杰心里。
1988年,22岁的周云杰大学毕业,怀揣着“科技改变命运”的梦想以及对张瑞敏的崇拜,踏入了青岛电冰箱总厂。
刚入职时,他分在销售,每天背着冰箱说明书跑市场。有一次,他与客户沟通时,客户尖锐质问:“”这冰箱连鸡蛋都冻不好?你们到底懂不懂技术?"
年轻的周云杰攥着产品说明书,手心沁出的汗浸透了纸张,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说不出话。那一刻,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欠缺,更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亟待提升。
这种挫败感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内心。羞愧过后,他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主动参与各种业务场景,不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能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1989年,他主动申请到冰箱二厂生产一线当学徒,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点点熟悉工艺流程。
当时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喜欢闷头钻研,遇事颇为较真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海尔这艘商业巨轮的掌舵者。
1990年,24岁的周云杰迎来首个高光时刻。这个刚进厂2年的年轻人,主导设计解决了冰箱生产中的一项难题,把不到75%合格率的工序,直接提升到良品率98%。
这项创新很快就让冰箱二厂的质量和工艺成了海尔公司的样板。张瑞敏也注意到了他,在内部会议上点名表扬他“这才是工程师该有的样子”,并让破格提拔他为海尔公司质量部部长。
1994年,随着对业务的逐渐熟悉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周云杰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重大挑战,年仅28岁的他承担起带队研发无氟冰箱的重任。
当时,国外技术封锁严重,国内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周云杰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一次实验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他们没日没夜实验,经历一次次失败。当第37次实验数据依旧显示失败时,团队成员们的心情跌入了谷底,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
然而,周云杰并没有放弃,他深知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鼓励团队成员要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的方法。
在周云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重新振作,仔细分析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寻找问题的根源。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们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发出无氟冰箱。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也为海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1995年,只有29岁的周云杰,担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了海尔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总经理。
1996年,周云杰开始负责组织建立海尔自己的专卖店体系,这代表着海尔从贴牌转向自主品牌的阶段。
早在1992年,美国通用家电看中了海尔,想让它成为在中国的代工企业,但被一心要打造自己品牌的海尔拒绝了。与此同时,张瑞敏提出“国门之内无名牌”的说法,意思就是国内市场做得再好,如果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优势也只是暂时的。
为了成为国际化品牌,也为了落实张瑞敏提出“将产品卖到全球”的想法,1999年,周云杰再次挑起大梁,成了海尔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的负责人。
在那个年代,美国这个就是“先进科技”的代名词。也因此,很多人都抱持“去美国建厂必死”的理念。而年轻敢拼的周云杰就是这样顶着的质疑,花了3年的时间,让海尔美国工业园实现了90%本土化率的成就。
时间到了2016年,攻守易型,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家电,还把海尔文化引入这家百年企业,让它重新成了美国家电市场的引领者。
2000年,周云杰出任海尔集团副总裁,开始在更高层面为海尔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海尔向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时期,周云杰积极推动物流转型,带领团队将海尔的物流从企业物流逐步转变为物流企业。进而打造成为物流平台,招募9万辆车和18万物流服务人员,为海尔的互联网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果我们把张瑞敏比作一个擅于规划蓝图的开拓者,那周云杰就是把这份图景变成现实的工程师。
周云杰几乎参与了海尔改革、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也和张瑞敏一起,把海尔一次次的发展战略变成了现实。
2021年,创始人张瑞敏放心地把海尔继续创新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周云杰手里。
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周云杰感慨万千。他深知,变化是人生的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心怀热爱,积极应对,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他鼓励年轻人,不要过于在意自己是“几零后”,而要关注自己是否努力过、奋斗过,这两点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因素。
周云杰的演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周云杰的演讲犹如一盏明灯,为广大青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周云杰的经历也提醒所有的年轻人:
青春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更是一种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