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看到一部非常好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叫《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主角是8岁男孩伊夏,他因患有读写障碍,成绩垫底、行为“叛逆”,被父母送进寄宿学校,逐渐变得沉默自卑;直到美术老师尼克出现,发现他的问题并挖掘出他的绘画天赋,通过耐心引导和独特教育方式,最终帮助伊夏重拾自信,让他的“光芒”被看见。
当8岁的伊夏把考卷折成纸飞机,在课堂上对着窗外发呆时,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顽劣”与“迟钝”,唯有尼克老师蹲下身,透过他混乱的作业和沉默的眼神,看到了一颗被读写障碍困住的、闪烁着绘画天赋的星星。这部电影最戳心的地方,从不是“问题儿童变天才”的逆袭,而是它撕开了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真相: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球,需要的不是统一的标尺,而是能看见他轨道的眼睛。
对父母而言,这部电影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错——用“别人家的孩子”做参照,用分数定义孩子的价值。伊夏的父亲斥责他“浪费时间”,母亲在焦虑中帮他隐瞒错题,却没人问过他“为什么写不对”“为什么不想上学”。父母总在忙着“纠正”孩子的“问题”,却忘了先蹲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困境、看一看他真正的热爱。真正的爱从不是“让他变成我期待的样子”,而是“看见他本来的样子,并相信这就很好”。就像伊夏的绘画天赋,若不是尼克老师发现,或许会永远被“不及格的数学卷”掩盖;而父母若能早一点放下焦虑,或许能更早成为孩子的“救赎”。
伊夏的痛苦,藏在他把“3”看成飞翔的小鸟、把课本上的文字扭曲成蠕动的虫子的恐惧里。家人的斥责、老师的否定,像一层层乌云,遮住了他本就微弱的光芒。直到尼克老师出现,没有讲大道理,只是用梵高、爱因斯坦的例子告诉伊夏“你不是笨,只是和别人不一样”,用耐心陪他重新认识字母,甚至为他举办一场只属于他的绘画比赛。那一刻你会明白,好的教育从不是“修正”差异,而是让差异被看见、被尊重,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电影结尾,伊夏奔向尼克老师的拥抱,画面定格在他充满光彩的脸上。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重生,更是对所有教育者和家长的提醒:那些在“标准答案”里落后的孩子,或许正藏着我们看不见的天赋。就像夜空里的星星,有的明亮耀眼,有的需要你多一点耐心去发现,而每一颗,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真心建议家长们都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