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中,如果说稀土是中国拿捏美国的第一大杀手锏,那么第二大是杀手锏是什么?
答案可能是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却又非常重要的“小玩意”——大豆。
而特朗普自己也没想到,中方对大豆的反制会让美国这么疼!
以往9月份到次年的1月都是美国大豆的旺季,而以往这个时候,中国的订单也是堆积如山,但今年就不一样了。
我国到现在都没有订购任何美国大豆的进口订单,这让美国的豆农苦不堪言,美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更是再次警告“形势极其严峻”。
“9月是美国大豆迎来收获的季节,但历来最大的买家中国却未下达任何订单。”
其实早在关税战之初,拉格兰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恳请特朗普尽快结束贸易战。
要知道这些保守派杂志一般都是吹捧特朗普的,更不会和特朗普的政策对着干。
可以看到美国农民尤其是这些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正在经历他们投票给特朗普所带来的灾难和恐惧。
而到了8月19日拉格兰又指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而生产成本却大幅上涨,导致豆农收入低于成本线。
他警告特朗普称,若贸易战持续,全美50万豆农中多数可能在2027年前破产,所以他希望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贸易谈判的时候优先考虑大豆话题。
其实,对于农场主的诉求特朗普政府还真考虑过,毕竟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赢得了美国444个农业依赖县中超过77%的选票,部分县的投票率甚至突破80%,这反映出美国农村地区对特朗普政策的强烈支持。
然而,这种支持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尤其是农业选民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8月12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中国担忧大豆短缺,美国农民能提供最优质大豆,希望中国订单增加3倍”。
这番言论看似自信,实则暴露了美国农业在贸易战中的被动局面。
而这种“艺术化表达”的背后,实则是三个特朗普无法回避的现实矛盾:
首先,中国根本不担心大豆短缺的问题。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1.1亿吨,但美国份额仅占15%,中国则通过多元化采购完全可规避“短缺”风险。
其次,相比于中国依赖美国大豆的程度,美国农场主更依赖中国的市场。
自贸易战以来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不断走低,而巴西大豆因人民币结算优势价格更低,即便特朗普拿出真金白银对豆农进行补贴,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政治表演失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的豆农切断了与他们最大买家的联系导致作物无法销售、价格崩盘和债务堆积。
实际上,美国豆农和大豆行业的苦不堪言,只是美国社会和美国农业的真实缩影,因为不止是大豆行业陷入滞销的困境。
据路透社报道,巴西农业部一名官员透露,中国已正式批准进口巴西高粱,首批货物预计将在今年发货,这将为美国高粱出口提供一种替代方案。
高粱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农作物之一了,种植历史可能直接跨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为何如今美国成为高粱种植户中国却需要大量进口呢?
一是美国的气候、土壤确实更适合种高粱,美国西部地区土壤贫瘠且气候干旱,高粱耐旱、耐贫瘠的特性使其成为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如果种植玉米、小麦将投入更大的成本改善土壤。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因为高粱早已不是人们的主食,再加上国内土壤肥力更好,种植小米、玉米、水稻等作物经济价值更高。
二是中国种植面积变少了,但需求量却在增加,其是在白酒酿造和饲料生产领域,中国的需求量巨大,美国农民正是依靠这块市场才得以维持产业稳定。
而得知中国找到高粱替代供应商后,全国高粱生产者组织前主席克雷格·米克尔不无悲伤地表示:“我们花了15年才在中国建立起可靠的市场,如今全都白费了。”
2024年大选时,这些种植户几乎全部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如今当媒体再次进行采访时得到的全都是愤怒。
他们不懂得国际政治,他们只知道自己被特朗普给“背刺”了,如果民主党加以利用特朗普不少农民票仓很可能会转向民主党。
回看这场中美关税战,赢家和输家已经逐渐分明,中方的反制威力开始显现,而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恐怕将沦为一句笑话。
因为中国通过及时调整进口渠道,稳住了国内大豆和高粱的供应,巴西等国则顺势接单获利颇丰,而美国农民则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最大的牺牲品。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