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烧光几百亿,史上最贵外卖大战,到底谁是赢家?

2025年的夏天,中国互联网圈被一场“烧钱大战”点燃了。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巨头,为了争夺外卖市场的蛋糕,短短4个月砸出数百亿补贴。

这场战争不仅让日订单量从1亿飙升到2.5亿,还让数亿普通人的生活被卷入其中。消费者享受到了“3元奶茶”“0元大餐”的狂欢,商家却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骑手们在高温下奔波送单,收入看似上涨,实则暗藏风险。

那么,这场史无前例的“外卖大战”,到底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外卖大战”,三家争雄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是京东的高调入局。2025年2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直接打出“免佣金+百亿补贴”的组合拳。

更夸张的是,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引发全网热议。京东的策略很清晰:利用自身物流优势和连锁餐饮资源快速铺开市场。与库迪、老乡鸡等连锁品牌合作,通过批量上架节省时间成本,90天内日订单量就突破2500万单,市占率一度超过31%。

但京东的“闪电战”并非无懈可击。虽然初期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它的核心战场是“品质外卖”,与美团、饿了么主打的“高频低价”路线并不完全重合。更关键的是,京东的补贴模式难以长期维持。

一位餐饮从业者透露:“我们店刚上线京东外卖时,订单暴涨300%,但每单利润只有1元左右,甚至还得贴钱。”这种“短期冲量”策略,让很多商家在补贴退潮后陷入两难:要么退出平台,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要么继续参与,但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作为外卖市场的“老大哥”,美团显然不愿意坐以待毙。面对京东的冲击,美团迅速推出“闪购+餐饮”双线作战策略,一边加码补贴,一边强化供应链整合。

美团将3C数码、家电等品类纳入闪购范围,试图与京东的3C业务正面交锋。数据显示,美团日订单量一度突破1.5亿单,但背后的压力同样巨大。

美团的困境在于“成本控制”。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它不得不持续投入巨额补贴。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美团的骑手成本已经涨到每单15元左右,加上商家佣金和流量费用,平台的单均亏损超过10元。”

“烧钱换增长”的模式,让美团的现金流承压。尽管其财报显示外卖业务仍保持盈利,但分析师指出,这种盈利更多是“账面数字”,真实利润可能被供应链成本和补贴支出稀释。

与京东和美团的直接交锋不同,阿里选择了一条更“迂回”的路线。通过整合饿了么和淘宝闪购,阿里试图将外卖与电商结合,打造“本地生活+即时零售”生态圈。

2025年7月,阿里宣布向淘宝闪购追加500亿补贴,并与美团展开“红包大战”。淘宝闪购推出“满15减14”的优惠券,而美团则以“满20减20”回应,双方的补贴力度甚至超过2020年的“百团大战”。

但阿里的挑战也很明显。饿了么虽然拥有用户基础,但其市占率长期落后于美团。淘宝闪购作为一个新品牌,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用户信任,更是个难题。

一位消费者吐槽:“淘宝闪购的商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0元购’的奶茶店味道一般,配送还慢。”“低价低质”的印象,可能会影响阿里未来的品牌口碑。

从表面上看,消费者无疑是这场大战的最大赢家。各种满减券、免单活动让“薅羊毛”成为日常。上海白领可以用3.9元买到两杯瑞幸咖啡,成都居民晒出“1元奶茶+2元炸鸡”的订单,北京上班族甚至能享受“满100减60”的下午茶套餐。

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用户复购率同比上涨40%,很多人开始每天蹲点抢券。

“大佬对线”下的众生疾苦

但狂欢背后也有隐忧。当补贴退潮,价格回升后,消费者能否接受“原价消费”?一位用户坦言:“现在习惯了用券,如果以后奶茶恢复15元一杯,可能就不点了。”“低价依赖症”,让平台的用户粘性面临考验。

此外,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出现“缩水餐品”“劣质食材”等问题,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

外卖大战的另一群“隐形参与者”是骑手。补贴大战期间,骑手的订单量激增,日均送单量从80单飙升到120单,收入也随之上涨。

一位北京骑手表示:“以前月入6000元算不错了,现在能拿到8000多。”但高强度的工作也让骑手面临更大的风险。高温天气下,他们需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配送超时罚款的风险也增加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劳动保障问题。尽管京东承诺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但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仍以“灵活用工”为主。

一位骑手透露:“我们和平台没有正式合同,生病了只能自己扛。”“低保障高风险”的现状,还将在补贴退潮后进一步恶化。

如果说消费者和骑手是“看得见的受益者”,那么商家则是这场大战的“沉默受害者”。补贴大战让商家陷入“薄利多销”的怪圈。

某奶茶店老板算了一笔账:“参与‘0元购’后,单日爆单3000杯,但每杯利润不足1元,甚至需要赔钱赚流量。”更糟糕的是,商家还面临“多平台分摊风险”的压力。

一位餐饮从业者无奈地说:“我们店在三个平台都上线了,但每个平台的佣金和补贴规则不同,算账算得头疼。”

中小商家的处境更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供应链支持,他们很难在补贴大战中生存。一位街边早餐店老板表示:“不做外卖,别人就把生意抢走了;做了外卖,又赚不到钱。现在每天接1000单外卖,利润几乎为零。”

“两头夹击”的局面,让很多中小商家开始反思:外卖是救星,还是定时炸弹?

竭泽而渔要不得,可持续经营才是正道

随着补贴大战愈演愈烈,监管部门也开始出手。2025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要求规范竞争行为,关注骑手权益和商家利益。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也发出倡议,呼吁抵制“内卷式”竞争,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

专家指出,这场大战的本质是资本驱动下的“烧钱换市场”博弈。短期内,消费者和平台看似双赢,但长期来看,商家和骑手的权益可能被进一步牺牲。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袁亮认为:“补贴塑造的‘低价依赖症’会让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当补贴退坡,价格回升时,消费意愿和感知将受到冲击。”

目前,这场外卖大战尚未结束,但各方的胜负已初见端倪。

京东凭借“品质外卖+骑手保障”抢占了一席之地,但能否在高频低价市场站稳脚跟仍存疑问;美团依靠“高频场景+全链路服务”构建护城河,但成本压力和补贴依赖仍是隐患;阿里则试图通过“本地生活+电商”生态突围,但淘宝闪购的品牌认知度仍需时间积累。

最终,谁会是最后的赢家?正如京东CEO许冉所说:“恶性补贴只会造成多输局面。”真正的赢家,不是砸钱最多的平台,而是那些能平衡用户、商家和骑手利益,构建健康生态系统的玩家。但这条路,依然充满未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科技   外卖   赢家   大战   骑手   商家   阿里   平台   淘宝   低价   订单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