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关注国际新闻的人近期可能会发现,美国的全球动作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也门打击胡塞武装大半年无果而终,巴以冲突爆发后不得不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连北约有一大半成员国跑去承认巴勒斯坦建国。
反观中国,既没主动挑事,却成了美国全球战略里绕不开的“变量”,这美国到底怎么了,它被中国牵制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普通人能抓住的跨境生意机会?
其实不少人曾提及“东升西降”的趋势,认为西方衰落近在眼前、东方将很快成为世界中心,但这个说法得客观看,除中国之外,第三世界国家与西方的差距不仅没缩小,反而在扩大。
100年前西方虽有工业革命带来的军事优势,但非洲土著用弓箭长矛仍有机会歼灭英国军队,就连晚清也能在大沽口击沉英法联军4艘军舰、造成数百人伤亡,那时西方的优势更多是职业军队对封建、奴隶制军队的战术纪律碾压。
可现在不一样了,以北约为代表的西方军队,对除解放军外的第三世界军队基本形成降维打击,这种差距不是花钱买装备就能补上的。
最典型的就是海湾战争,战前伊拉克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手握几十万有实战经验的军队,还占据主场优势,结果却被联军打得溃不成军,联军仅战斗阵亡100多人,伊拉克伤亡却高达10万。
后来的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也一样,西方军队短时间内就能摧毁对手正规军,反抗势力只能靠游击战周旋,根本没机会正面抗衡。
先进武器的研发生产技术几乎被西方垄断,像高性能雷达、现代化航母、预警机、无人机这些装备,全球所有核动力航母都在西方阵营,装备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也大多是西方阵营成员。
第三世界国家别说造坦克、战斗机了,连炮弹都没几个能自主生产,印度来说,它已经是第三世界里除中国之外的顶尖水平了。
可他们连造一架战斗机还得从以色列买雷达、美国买发动机、英国买弹射座椅,没有西方帮忙,连基本的升空都做不到。
至于大部分非洲国家,别说现代化武器,连二战时期的装备都造不出来,跟西方的军工体系差距足有一个世纪。
经济上也是如此,虽然G7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西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反而更强了。
哪个国家敢公开反美,很快就会迎来“制裁套餐”,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长年负增长、失业率飙升、物价飞涨,社会动荡后还可能爆发颜色革命,最后连政权都保不住。
过去西方还需要靠殖民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现在玩的是更高级的“规则垄断”,美国躺在家里印钞,就能从第三世界换走各种商品。
法国有家企业不用生产实体产品,每年单靠LNG船的专利费,就能让全员带薪休假,意大利随便一件奢侈品,利润就能达到成本价的百倍甚至千倍,这种“躺赚”的能力,第三世界国家短期内根本学不来。
文化体育领域就更明显了,全球主流依然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反对西方往往会被贴上“站在文明对立面”的标签。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奖牌榜就能说明问题,前10名里除了中国,全是西方阵营的国家,哪怕是已经分裂成多个国家的奥匈帝国,把这些国家的奖牌加起来,也能稳稳进入前10。
100年前的那些列强,现在依然有当列强的绝对实力,综合优势甚至比以前更明显,而且西方阵营的团结程度也更高,别看美国和欧盟平时互相算计,可在北约框架下总能通力合作。
第三世界国家就乱多了,不用北约动手,自己内部就战乱不断,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边境冲突升级,明天非洲某个国家就爆发叛乱,内耗严重的情况下,根本没法跟西方抗衡。
不过这一切里,中国是个例外,就像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到的,如果没有中国,俄罗斯什么都不是。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清楚:在西方阵营全力支持乌克兰的情况下,俄罗斯本来没多少胜算,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对俄罗斯的支持,跟西方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但中国的存在让局面变了——哪怕中国没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只要俄罗斯背后有中国,克里姆林宫就有坚持下去的底气。
这也是泽连斯基多次希望中国公开站在乌克兰这边的原因,他很清楚,一旦中国转向,俄罗斯的心理防线会立刻崩溃,也就没了继续打的勇气。
西方尤其是美国把中国当成对手,根源也在这里,如果没有中国,西方的科技、军事、经济地位会不可撼动,世界秩序完全由他们掌控。
可中国的崛起打乱了这个计划,西方敌视中国,从来不是因为价值观或制度差异,沙特的价值观跟西方不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西方把沙特王室当成座上宾,越南的制度跟美国不同,也不妨碍美国去扶持越南。
对西方来说,利益才是根本,他们觉得中国让自己没法肆无忌惮地瓜分全球蛋糕,所以才把中国当成最大的“障碍”。
可美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把中国看得太重,甚至误判了中国,作为靠殖民掠夺发家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几乎所有智库专家都觉得,中国崛起后一定会挑战美国的地位,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但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跟所有国家都想和平共处,可在美国眼里,这些都是“烟雾弹”——他们没法理解,一个国家强大后怎么会不欺负别人,甚至觉得中国每年投入上千亿军费,肯定是为了“称霸”。
抱着这种想法,美国把大量战略资源投到了亚太,可这里根本不是它能赢的地方,而且投入基本没回报。
早在朝鲜战争后,美国就失去了在陆地上打赢中国的信心,中国两弹一星成功后,美国连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勇气都没了,2016年南海危机后,美国又逐渐失去了在中国近海打胜仗的底气。
现在美国在亚太有超过200个军事基地,其中日本120个、韩国73个,再加上关岛、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基地,常驻兵力有十几万,这已经是美国能部署到海外的大部分军事力量了。
可这些年,这些驻军基本没派上用场,完全是在空耗资源。美国自己也清楚,目前亚太的常驻兵力根本没可能打赢中国。
九三大阅兵后,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实现家族化、多平台化,第一岛链成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绝对禁区,第二岛链也成了高危区,就算美国航母躲到关岛,也没法保证安全。
没了航母战斗群的掩护,驻亚太美军连怎么打仗都成了问题,而且大量兵力被牵制在亚太,让美国的全球战略出现了很多破绽,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力肉眼可见地减弱了。
俄罗斯敢无视美国警告,在乌克兰打了好几年仗,胡塞武装不停空袭以色列,美国却只能调出一艘航母去打击也门,打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不得不临时终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把武器弹药转送到以色列,这不是美国军工能力不行,主要是因为大量弹药都囤积在亚太,这边动不了,其他战略方向的弹药自然就不够用了。
美国把精力越放在中国身上,那些“受美国压迫很久”的国家和地区,就有了更多战略回旋空间。
而且随着中国军事实力增强,全球范围内颜色革命的规模和次数也明显减少,以前美国还能用颜色革命控制乌克兰,现在连塞尔维亚都搞不定了。
为了弥补其他战略方向的力量空缺,美国只能越来越依赖盟友,可这又导致自己的话语权和威严受损。
现在以色列敢无视美国的反对,去轰炸卡塔尔,阿联酋飞行员会开着西方战斗机,来中国参加演习,法国整天呼吁欧盟不能当美国的附庸,甚至一大半北约国家都跑去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根本不看美国的脸色。
其实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就是靠扶持忠实盟友,让它们帮自己维持对全球的控制力,可把大量资源投到亚太后,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就暴露了。
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现在有了航空母舰、隐身舰载机,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发高超音速导弹,可乌克兰在欧洲却只能被俄罗斯“消耗”,得不到足够支持。
现在美国陷入了两难:继续在亚太投入,其他地区会越来越脱离掌控,可要是放弃亚太的军事投入,又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怕了中国”,丢不起这个脸,最后只能咬牙硬撑,可撑得越久,破绽就越多。
而这些破绽,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跨境生意的机遇,比如美国把精力放在亚太,无暇顾及东南亚,中国和东南亚的合作越来越深,普通人做跨境电商,把国内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卖到东南亚,物流和政策支持都比以前更便利。
再比如中东地区,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减弱,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合作越来越多,普通人可以做供应链配套,比如给中东的基建项目提供建材、机械配件,或者做跨境物流服务。
甚至像非洲,虽然军工落后,但对民生商品的需求很大,国内的小家电、日用品在非洲很有市场,而且竞争没那么激烈,这些机会,其实都是美国战略失误给普通人留出的“窗口期”。
说到底,美国对中国的过度关注,打乱了自己的全球布局,而这种布局的混乱,恰恰给普通人提供了参与跨境合作的新空间。
只要能看清这些趋势,找对方向,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在这场全球战略的调整中,分到一杯羹。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