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陈榆洁 图片| 受访者
戴国荣
在粤西鉴江之畔,水暖风和,化州古城飘散着诱人的香气。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食品王国的缔造者,他的故事如鉴江水波绵延不息,承载着岁月的传奇。每当晨曦轻抚江面,老街的牛腩粉摊升起第一缕炊烟,这座粤西小城便在诉说着坚守与蜕变的动人故事。
广东海龙阁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国荣——这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追梦者,用三十年的坚持与汗水,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乐章。他掌舵的海龙阁不仅成为茂名餐饮龙头、粤西高凉菜系的金字招牌,擦亮了“茂名月饼”品牌,更让茂名味道香飘全国。
从小餐馆到餐饮龙头
每每谈及幼年,戴国荣的声音总会不自觉地低哑几分,喉间的哽咽仿佛被时光泡软的棉絮,轻轻堵住了话语。
四岁那年,父亲的离世让本就困窘的家庭失去了支柱。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还要照料体弱细小的弟弟,重担可想而知。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深圳工地,夏日阳光灼人。一个身材瘦小的化州少年,正吃力地扛着沉重的木材,却招来包工头的训斥。少年放下木头,默默转身,营养不良的身体即使拼尽全力也难令工头满意。他叫戴国荣,不足二十岁,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离乡外出打工。
被工地拒之门外后,戴国荣的人生拐向了另一条路。他开始帮一名香港老板收购高端食材,凭着勤奋与诚信赢得信任,甚至获得了部分股份,从打工仔转身成了小老板。
八十年代末,香港“吃蛇热”兴起时,戴国荣在海南收购的大量蛇肉却因出口渠道突变无法运出。面对堆积如山的货品与破产边缘,他灵光一闪:“家乡人也吃蛇,何不在老家开餐馆?”
1989年,在化州河东桥头,一家“蛇餐馆”应运而生。这间不起眼的小店一炮而红,成为戴国荣创业征途的真正起点。四年后,小店迁址,挂上了“海龙阁酒楼”的招牌,转型为粤菜馆。“‘海’象征博大胸怀,也与海鲜业务契合;‘龙’既代表蛇馆起家的根,也喻意‘龙的传人’;‘阁’则因当时店面不大,想透点雅致。”戴国荣解释道。”凭借“白切鸡”“牛杂水”“烧鸡”等地道风味,餐馆迅速成为当地商务宴请的首选。
海龙阁隔水蒸鸡
1998年,来到拉萨催款的戴国荣敏锐察觉到当地高端餐饮市场的空白。凭借一手货源和丰富经验,他果断投资,创办“广东广海大酒店”,经营餐饮住宿。在西藏的近十年,戴国荣还涉足工程承包。但创业之路风险常在,复杂的环境最终让他做出抉择。2006年,他毅然返回广东化州。
回到化州,戴国荣将心力倾注于餐饮,还在广州天河、海珠开设海龙阁酒家,逐步发展为粤西餐饮龙头,成为高凉菜系的代名词。2024年5月,企业荣获茂名市首届“高凉菜名店”称号;其山姜头焗乳鸽、隔水蒸鸡、化州牛杂水三道菜品,更早前成功入选茂名市“10道必点高凉菜”。
从节令赠品到金字招牌
1993年中秋,戴国荣想为顾客和供应商赠送月饼,却跑遍化州一饼难求,连在糖饼厂任技术副厂长的大伯也爱莫能助。恰逢老厂濒临解体,戴国荣果断邀请大伯率团队独立开厂,专攻月饼!海龙阁月饼的核心工艺,正源于这支原始团队,技艺两代传承,如今更不乏非遗传承人。
“起初只为餐馆客户送礼,没承想做着做着,竟成了主业。”戴国荣笑言。从西藏归来的第二年,政策要求月饼厂独立经营,他便将工厂迁回老家石湾街道花坎村。面对国家日益严格的食品监管,他反而视作“机遇”。“做好品牌,必先做好品质!”他定下目标。彼时餐饮业遇冷,月饼业务成为支撑其事业的“另一条腿”。
海龙阁月饼生产车间
2012年金腿五仁月饼兴起,馅料中猪肉品质至关重要。“做餐饮的对味道敏感,越新鲜、越土法养殖越好吃。”他顶着压力放弃政府补贴,坚持传统土法自养生猪,出栏周期比普通猪长三倍。用这些土猪制成的肉松拌入五仁馅,月饼软硬适中,带着天然肉香。独创的土猪肉五仁金腿月饼一推出便广受欢迎。“餐饮里,油最关键。没有好油就没有好味道。”戴国荣深有体会。他专程赴广东省农科院请教研究油脂的化州老乡,最终选定小颗珍珠豆榨油,自带清香。虽成本高昂,他却要求月饼厂和餐饮店全部使用自榨花生油。“对得起良心,品质才站得稳。”同时,他坚守茂名月饼非遗技艺的灵魂——以本地盛产的荔枝柴火烘烤馅料。荔枝果木燃烧散发的独特香气渗入,赋予月饼独一无二的粤西风味,戴国荣深知这份传统滋味的珍贵价值。
海龙阁饼业荣获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广东3.15放心消费品牌”
传统手艺要守,现代技术亦需跟进。他建成2000多亩生态种养基地,实现猪、鸡、油茶树循环共生;打造万余平方米现代化车间,引入自动化成型机、智能烘烤线、自动包装机等先进设备;更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聘请博士团队研发创新,确保产品高品质与可持续发展。
从餐饮到生态养殖,从食品加工到酒业,戴国荣的饮食王国已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品质控制体系,三十余载深耕,底蕴愈发深厚。如今,企业不仅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荣获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广东3·15放心消费品牌”,还荣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品牌企业等殊荣。
戴国荣先生出席2024广东3.15晚会并接受电视媒体采访
从品牌领跑到产业共兴
2018年,茂名荣膺首个“中国月饼名城”称号,这份殊荣凝聚着市政府与本地200余家月饼企业的共同努力,其中领头羊海龙阁功不可没。
戴国荣深谙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没有研发,就没有生命力。”他带领企业每年投入利润的5%-8%用于研发,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深度合作,在新品研发、标准制定、品牌建设上协同发力。10多位博士级食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持续改良,推出化橘红汤、化橘红月饼、荔枝月饼等更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产品。
产品过硬,品牌亦需亮眼。早在2006年,戴国荣便展现出前瞻意识,在营收有限时仍投入重金与化州、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升形象。如今,他采取多维品牌策略:产品包装融入茂名元素及“茂名特产”标识;广告招牌突出“茂名”地域背书;积极参与产业推广;餐馆展厅集中展示;联合茂名日报社、广东电视台等媒体矩阵宣传。“作为茂名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我们共同努力争取到‘中国月饼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它来之不易,为茂名月饼企业提供了强大背书。宣传好它,责无旁贷。”戴国荣表示,协会常组织会员企业组团赴外地参展,将茂名月饼、土特产推向全国。
成为行业领头人,戴国荣思考更深:“茂名月饼要走出去,必须做差异化。”依托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农产品优势,他带领企业成功研发荔枝饼、化橘红饼等特色产品,开辟市场新蓝海。“别人做传统月饼,我们做特色手信;别人拼价格,我们拼独特性。”他推动海龙阁成为“中国月饼名城(茂名)产品研发基地及食品研究院”,并荣获央视CCTV发现之旅《品质》栏目“选题入围企业”殊荣。海龙阁月饼制作技艺被评为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产基地也成为茂名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化州市首批非遗工坊。
海龙阁五仁金腿月饼
从企业壮大到赤子情怀
2014年,事业如日中天的戴国荣,应家乡父老恳请,将户口迁回长坡村,高票当选村书记兼主任。“大家选我,却之不恭,亦是回报家乡。”他坦言这份工作“劳心劳力,前所未有”。
彼时正值新农村建设攻坚期,基层工作繁重。他亲自挂帅修路,带头捐资并广泛发动村民及社会力量筹资,完成了长坡村委会四条自然村环村道路及多条村内道路的水泥硬底化;处理村民事务,常带队忙碌至深夜。任职期间,他出钱出力,带领村干部完成了村道硬化、路灯安装、雨污分流、垃圾站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事实上,在担任村支书前,戴国荣已热心反哺家乡。
他回忆,第一次较大规模公益始于2006年,在村中成立教育基金会,联合其他企业捐资助学、更换课桌椅、帮扶困难户。此后,戴国荣更加倾力支持家乡:捐资助学、成立治安基金会、扶贫日捐款、冠名体育赛事、慰问贫困户、支持义工活动……。“海龙阁能有今天,靠的是家乡的水土和父老的支持。”心怀感恩的戴国荣已将公益精神融入企业血脉,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海龙阁连续六年冠名茂名市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
近二十年来,海龙阁持续参与社会公益:捐资奖教奖学、修路装灯、捐赠垃圾转运车;节日慰问教师、老人、村民;连续六年冠名茂名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冠名“好心茂名”广东省龙舟锦标赛、冠名茂名市全民健身徒步节(化州·杨梅墟线路),让市民见证家乡蝶变。“企业首先要回馈社会,要有共同富裕的责任心。”戴国荣的公益理念朴素而坚定,“地方好了,企业才能好。”据不完全统计,海龙阁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已超过一千万元。
从深圳工地的工人,到广东餐饮龙头的掌舵者,再到家乡致富的领路人,戴国荣的人生轨迹,像一条奔流的河,从化州乡间出发,穿越深圳的工地、广州的商海、拉萨的高原,最终又回灌滋养着化州故土。
戴国荣的故事,是对梦想与坚持的最佳诠释。他的足迹不仅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无数追梦人照亮了前路,成为他们心中不灭的灯塔。
人物名片
戴国荣 广东化州人
广东海龙阁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茂名市美食文化产业协会会长
茂名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
南宁市茂名商会执行会长
广州市化州商会执行会长
深圳市化州商会副会长
化州市总商会名誉会长
化州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
化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
化州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化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化州市石湾街道长坡村委会第六届、第七届书记、主任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