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长达30天,哪天入伏?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小暑节气,进入小暑节气意味着我们很快将迎来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进入三伏天后人们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的现象,因此人们又把三伏天称为“苦夏”。

《宋史•礼志祥》记载“三伏日,赐冰于百官”,说的就是在宋朝时期,每当三伏天来临,皇帝都会向文武百官发放冰块,以帮助他们消暑降温。在我国古代有“冬冰夏用”的习俗,早在周朝时期就设有“凌人”管职管冰,人们在冬季采冰储存于冰窖,夏季取出使用,一般都会按照品级划分冰量,高官还能获得专用冰具。

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到了三伏天会选择动一动,以起到增强体质、提升耐热能力的效果,不过三伏天也是中暑、热射病的高发期,我们在锻炼时一定要避开中午炎热时间段,同时我们在运动时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做剧烈的运动很容易因大汗淋漓而损伤阳气。

三伏天马上就要到来了,那么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每年三伏天的时间都在处暑后,三伏天的时间大概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是具体哪一天入伏这与节气时间和干支纪日日期共同配合决定。

《清嘉录》记载:“旧俗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冬九九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数完九个九天就意味着春暖花开了),其实在我国民间还有“夏九九”,即从夏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为全年最热时间段,一直数完八十一天就意味着天凉爽了,但是在我国民间“夏九九”并未广泛流传,取而代之的是“三伏天”。

三伏天包括头伏、中伏、末伏,从夏至日开始,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的开始天,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开始天,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天。

“庚日”也就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天干“庚”字的日子,如庚午日、庚辰日、庚子日等。今年6月21日夏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7月20日,这天为“庚寅日”,因此7月20日就是入伏的时间。

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7月30日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这天为“庚子日”,因此7月30日就是入中伏的时间。

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9日,这天为“庚戌日”,因此8月9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

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头伏与末伏之间就是中伏,因此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为:

头伏时间: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时间: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时间: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今年7月20日入伏,8月19日出伏,今年三伏天共30天。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时间?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在我国的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而“庚”属“金”,而火又克金,因此每到庚日金必伏藏,到了夏至后的首个庚日虽阳气旺盛,但是阴气初生,尚未酷暑,随着庚日的累积,阳气进一步积累,而到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我国进入了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阶段。

老人说今年的三伏天有3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今年的三伏天10年一遇

提起三伏天,大家的印象中都有40天,像2015年至2024年已经连续10年是40天的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是30天,可以说今年的三伏天10年一遇。

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的时间可能有10天,也可能有20天,因此三伏天的长短由中伏的时间来决定。如果立夏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而如果立夏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今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就是夏至后的第5个庚日,因此今年立夏与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只有10天,整个三伏天仅仅只有30天。

第二个特点:今年是“晚入伏”

由于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而公历平年有365天,这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每年入伏的日期几乎都不一样。

今年7月7日小暑,往年一般小暑后五、六天就入伏了,而今年入伏的时间在7月20日,可以说今年入伏的时间非常晚。

像2021年7月11日入伏,2022年7月16日入伏,2023年7月11日入伏,2024年7月15日入伏,今年由于入伏的时间很晚,这也导致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

第三个特点:今年是“母伏”

我们老祖宗把三伏天分为“公伏”和“母伏”,而“公伏”和“母伏”的划分由入伏那天的农历日期的单双数来判断。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而阳与公相对应,阴与母相对应,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如初七、十九,那么就是“公伏”;而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如初八、二十,那么就是母伏。

今年7月20日入伏,这天对应六月廿六,因此今年的三伏为“母伏”。

那么“公伏”与“母伏”有啥说法?老话说“公伏热死牛,母伏把扇丢”,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当年是“公伏”,那么这预示着三伏天会异常的热;而如果当年是“母伏”,那么这预示着三伏天会相对的凉爽。

今年是“母伏”,按照古人的说明,今年三伏天可能不会很热。可能大家都希望三伏天凉爽点,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三伏天炎热是好事,三伏天酷热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会特别快,粮食作物会更加容易大丰收;反之,如果三伏天是阴雨寡照的天气,那么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会特别慢,农作物很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

此外,三伏天若是不热,那么也预示着是“暖冬”。正如农谚说“三伏不热,三九不冷”,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而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如果三伏天不是很热,那么也就预示着三伏天不是很冷,说明冬天会相对暖和,属于“暖冬”;暖冬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会导致来年病虫害增多,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总结,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再加上今年的三伏天是“母伏”,这预示着今年的三伏天可能会比较凉爽。

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养生   伏天   时间表   中伏   夏至   时间   立秋   小暑   阳气   农作物   时间段   双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