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曾经的女排队长,为啥俩人的差距咋这么大?
郎平在美国养老,偶尔回国参加活动,
而曾经的五连冠队长杨锡兰,却只能在瑞士当保安,
换谁谁心里都得产生巨大的落差吧!

杨锡兰从小就喜欢打排球,并且凭借在学校排球队的表现,成功被八一队关注。
1982年,她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国家队。
当时国家队的主教练袁伟民看中了杨锡兰的潜力,决定将她从副攻转为二传手。

事实证明袁伟民的决策是正确的,杨锡兰一米八一的身高,视野非常开阔,并且传球非常精准,转到二传手后,迅速成为球队内的组织核心。
在1982年的秘鲁世界赛上,杨锡兰的精准传球为队友创造了无数次进攻机会,最后成功夺冠,同年,杨锡兰又随着队友获得了亚运会的金牌。
本以为,杨锡兰会带着队友继续获得冠军,实现中国女排在赛上的霸主地位。

没想到,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上,中国女排不敌日本,输掉了比赛,而杨锡兰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中,甚至一度想退出国家队。
但是她深知自己不仅是运动员,还是队内的希望,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失去信心,要是自己连信心都没有了,那女排就更没希望了。

杨锡兰在教练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杨锡兰再次成为球队的关键人物。
在决赛中,她带领球队成功击败美国队,而她自己也获得了“最佳二传手”的称号。
1985年,郎平退役后,杨锡兰接过队长重担。

她带领球队在第四届世界杯中奋勇拼搏,最终夺得冠军,个人获得“优秀运动员奖”。
1986年,杨锡兰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那一年杨锡兰在第十届世锦赛上,成功带领中国女排拿下冠军,而杨锡兰同时被评为“最佳二传奖”、“最佳运动员”。

在1981-1986年期间,杨锡兰助力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成为了全民偶像。
而杨锡兰在那个时候,就跟郎平一样,她的成绩家喻户晓,简直就是中国女排的活招牌。
但是,在竞技赛场上,根本就没有永远的王者。

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于杨锡兰和中国女排来说,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比赛。
由于球队主力老化,加上对手对中国队战术进行了深入的针对性研究,各国昼夜分析中国战术,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表现不佳。
在关键比赛中,不敌苏联队,最终仅获得铜牌。

这场比赛的失利,让球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作为队长的杨锡兰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赛后,杨锡兰一句“这就是我们队的实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被媒体误解,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大家纷纷认为杨锡兰“扛不住压力”。
但是大家好像都忘记了,杨锡兰曾经为中国女排做出的贡献。

在那段时间里,杨锡兰身心俱疲,甚至因为怕被指责不敢出门。
幸运的是,她的丈夫张建国,这位前陕西男篮主力后卫,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支持与鼓励。
在丈夫的劝说下,杨锡兰最终选择退役,决定远赴瑞士,开启了新的生活。

起初,杨锡兰收到过很多国家请她当教练的邀请,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甚至开出了20万欧元的年薪(167万人民币)。
杨锡兰在这些国家中选择了瑞士。

一开始,她在日内瓦找了一个小的排球俱乐部当教练,这是一支业余球队,队员不足 10 人且大多是兼职,基本功十分薄弱。
但杨锡兰针对西方运动员的特点,调整训练方法,还侧重团队荣誉感的培养。
在她的努力下,这支原本的弱队逐渐崛起,最终成为瑞士联赛亚军,甚至还参加了欧洲杯。
杨锡兰的执教能力也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就连当地政府都赠送她一幢1200平方米的别墅。

为了更好地适应瑞士的生活,杨锡兰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德语、法语、英语。
她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新学的词汇,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流利交流。
但是后来随着儿子的出生,杨锡兰的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了家庭上,她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选择在联合国当一名保安。

在工作中,她负责监控全球系统运行及各国要员安全,并且凭借专业的态度获得了同事们的信赖。
但是同样是中国女排的传奇人物,郎平和杨锡兰的退役生活却大不相同。

郎平退役后,先赴美国学习生活,偶尔回国参与排球相关活动。
后来,她两次临危受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为中国女排的发展再次贡献力量,她的生活始终围绕着排球,在排球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而杨锡兰退役后则选择在瑞士开启全新生活,从执教业余球队到在联合国任职,逐渐远离了排球一线。
她们虽然选择不同,但都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尊敬。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