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取材于网络
近日,曾以“接地气”营销和亲民形象在碳酸饮料市场逆袭成为黑马的大窑汽水,被曝出将控股权转让给美国私募巨头KKR。
这一消息让国产品牌与国际资本的博弈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大窑不仅仅是一瓶汽水,更像是地方情怀的代表,是本土企业成功突围国际饮料巨头的样板之一。
图片取材于网络
大窑汽水的成长历程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靠着高性价比、强大的经销渠道和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逐渐跻身国内碳酸饮料前三,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稳固控制的大盘中赢得一席之地。
餐饮渠道和三四线城市让大窑避开了正面硬碰,可谓灵活突围。无论是口号、广告还是产品容量,都戳中了下沉市场用户的心。
图片取材于网络
从烧烤摊一路杀到高端餐厅,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年营收数十亿,堪称国产汽水里的佼佼者。
正当外界猜测其能否带领国产饮品继续走高时,外资控股的消息突然炸响。
图片取材于网络
国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消费领域,像KKR这种“杠杆收购天王”,在医药、食品、零售等行业早已有深度布局。现在轮到大窑,收购完成后创始团队仅保留少数股权。
许多人觉得惋惜:民族品牌为何最终落入外资怀抱?
大窖汽水
从过往经验来看,国产品牌一旦被外资掌控命运往往变数极大。
北冰洋(后来又被买回来了)、金丝猴、徐福记等案例都是明证,有失败的伤痛,也有转型的机会。
表层来看,外资带来资金、管理和全球视野,给品牌加速成长创造了可能,不过也让决策更复杂,品牌原有的亲和力和独特风格容易流失。一旦市场策略失衡,不免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和唱衰。
普通人其实最关心的还是:以后还能喝到原来的“大汽水”吗?是否会从本土良心变成洋气但孤冷的商品?
身边人的选择直接影响认可度。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买的不只是饮料,还有那份归属感和自豪感。如果未来的每一次举杯,已经不是曾经熟悉的味道,难免有些心酸。
归根结底,资本的规则很残酷,但市场仍旧由普通人决定。作为顾客,我们都有挑选喜欢品牌的权利。希望大窑依然能保持初心,让熟悉的汽水不只流传在回忆里。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