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还对这三件感兴趣,基本可以活过九十岁

文/愚叟闲

很多时候,我们仿佛都默认了“老了就应该平静”,就应该把人生归于某种安稳、宁静,甚至孤单的模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想想我认识的几个长者,他们都超过九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们从未把日子过成别人口中的“暮年”,而是在各自喜欢的事情里活出了年轻人的模样。

第一件让人长寿且快乐的事,是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的外公已经91岁了,哪怕眼花,他依然坚持每天下午雷打不动地读报,有时候还让我给他下载新的时事新闻。别人笑他“老顽童”,他说:“学一天有一天的趣味,不学才是坐等衰老。”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脑袋里如果有事儿忙,人生就总不会觉得没意思。德国有项长达20年的研究显示,持续更新知识结构、保有好奇心的人,认知衰退明显慢于同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甚至降低30%。当学习成为习惯,大脑就像一株灌木,被不断修剪与更新,始终葱茏。

第二件能让人身体硬朗的事情,是永远对运动保有兴趣。有人说,老了还能动说明是命好,可我看到那些九十岁的老人,哪一个不是靠着每日的散步、太极拳或广场舞保持着灵巧的身手?家里的林奶奶90多岁,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走路去买菜,回来和邻居一起打太极。她常说,人就像机器,经常不用就容易生锈。活到老、动到老,心情舒畅,毛病也少。有数据显示:长期坚持运动的老人,不仅心血管、骨骼更健康,维持自理能力的时间也更长,甚至延缓多种慢性病的发作。

第三件是愿意对生活的琐碎依然充满热爱。其实真正长寿的老人,都还留有爱好的能力,无论是一盆兰花、一壶清茶,还是孙辈们那叽叽喳喳的笑声,都是生活里闪光的亮点。我记得楼下的王爷爷,每次下雨天都会蹲在窗边盯着院子的花,看那些月季是怎么迎着风小心张开。他常为一株新开的花激动半天,把照片拍下来发给远方的儿女。有人说,人的心住在哪里,生命就会跟着流浪。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因为生活的点滴感到欣喜,那么再老也不会因空虚而萎靡,反而会被这些细小的美好滋养着内心,延展着与世界的联系。

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想起一位年迈却“鲜活”的老太太。八十八岁的时候,学会了用微信,每天和儿女视频聊天。春天在老宅院子挖土种菜,秋天学着写字画画。她说,“不管几岁,人都该有一个为之奔忙的小目标”。就是这种对未来的微热,对未知的好奇心,让她脸上的皱纹都带着明媚的光,笑起来特别有感染力。

人老了,究竟需要什么?有人渴望安静,有人害怕孤单,而真正能活得久、活得精彩的老人,往往都舍不得放下对世界的好奇、对身体的珍惜,还有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他们时刻准备着学习一点新东西,让生活里天天有点不一样的小事,哪怕只是左手尝试着写字、右手重新翻土种菜;他们会坚持每天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会在平凡的日子里,为一顿可口饭菜或者无意绽放的小花高兴一整天。

人生最难的是,不被年龄的数字困住,也不被定义和期待所束缚。你见过那些活过九十岁的老人吗?他们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兴奋和天真的光,不怕衰老,就怕自己没有再爱上一件事的勇气。他们用漫长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对世界还感兴趣,岁月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所以,愿我们都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运动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爱意。不被时间消磨锐气、不因年老丢失热忱,像孩子一样,好奇世界,拥抱生命,陪伴自己走向悠长而丰富的晚年。而这一切,也许就是那些活得又久又快乐的老人们,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养生   老人   长寿   世界   硬朗   兴趣   身体   人生   好奇心   衰老   儿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