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糕香四溢。今天(10月29日)一早,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妙桥社区的老街上,弥漫着甜糯的香气。街边那家挂着“张记糕饼铺”老旧招牌的小店里,蒸汽氤氲。为了赶制重阳节的订单,店主张春燕从凌晨一点就开始忙碌。

张春燕制作的重阳糕。苏报融媒记者 张东慧/摄
重阳节的订单格外多,大大小小的糕要做700多块。和面、打粉、过筛、上笼,每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
“糯米一定要用上好的。”张春燕一边说,一边用木锤轻敲案板。打粉的力道和手势全凭几十年的经验。

张春燕在制作糕点。苏报融媒记者 张东慧/摄
重阳糕的制作看似简单,却极需时间与耐心。从选料、拌粉到过筛、上笼,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马虎。糯米、粳米、糖、水的比例微妙平衡,多一点、少一点,口感就会变。筛粉要反复多次,直到粉质均匀细腻,做出的重阳糕才松软、绵密、香甜可口。
“很多人会提前预订,”张春燕说,“有的要加核桃,有的喜欢桂花,有的坚持传统原味。”
糕香成了最好的招牌。上午,陆续有顾客循着香气前来,小店渐渐热闹起来。73岁的杨阿婆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就爱吃这个味道,几十年了,还是这么正宗。”
这份“正宗”,源自百年传承。张春燕的太爷爷早年靠做糕饼养家糊口,用一双巧手撑起了一大家人的生活。后来,全家迁到妙桥,爷爷和父亲在老街上开起糕饼铺,把这门糕点技艺一代代传了下来。

张春燕制作的方糕。苏报融媒记者 张东慧/摄
2016年,在外闯荡多年的张春燕回到妙桥,系上围裙,重拾祖传手艺。墙上那本写满订单的日历,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转——草头饼、酒酿饼、定胜糕……每个时令都有对应的糕点,而重阳节无疑是最忙碌的节点。
最近几天,她每天的睡眠不足四小时。在她看来,所有的辛苦都融入了那一屉屉蒸糕里。“做糕,手法和比例固然重要,但用心更重要。这份心意,顾客是能感受到的。”如今,街坊邻里嫁女、盖房总要来找她订糕,更有苏州、上海的客人专程前来,只为这一口传统滋味。
(苏报融媒记者 张东慧/文)
编辑:金然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