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上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曾向民国政府提议让数十万犹太难民在云南腾冲建立聚居区。
孙科拿出了详细方案,民国政府内部多数人都觉得可行,好在最后没答应。你看看今天的巴勒斯坦,就知道当年那个决定有多明智。
1933年1月30日。
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那天,整个欧洲的犹太人还在正常生活。律师在打官司,医生在看病,教授在大学讲课,三个月后,一切都变了。
纳粹政府颁布的法令,一条接一条,总共300多条,每一条都在剥夺犹太人的生存空间。你是医生?吊销执照;你开公司?强制接管;你在大学教书?立刻滚蛋。
1935年更狠,直接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籍。一夜之间,这些在德国生活了几百年的家族,变成了"无国籍难民"。
往哪儿跑?
美国?配额满了;英国?不收;法国?也不要;全世界的大门,一扇接一扇关上。
就在这时候,地球另一端的上海,成了唯一的出口。
这事说来也怪,1937年淞沪会战打完,日本人占了上海周边,公共租界变成"孤岛"。恰恰因为这种混乱局面,上海港不需要签证,不需要护照,只要能买到船票就能进。
你能想象那是什么场景吗?
一个维也纳的犹太医生,拿着全部家当换来的船票,在意大利港口登船。穿越地中海,绕过苏伊士运河,横跨印度洋,一个多月的航程,船上挤满了和他一样的难民。
1939年2月22日,《申报》记录了这样的画面,意大利轮船抵达上海,载来犹太难民841人,男女老幼都有。
他们被安置在虹口,那是上海最穷的地方之一。
中国百姓自己也在挨饿,还是腾出房子收留这些外国人。犹太人很快在长阳路一带建起了自己的社区,摩西会堂、百老汇会堂、东海会堂,一个接一个开起来。
医生继续看病,律师帮人打官司、面包师开面包房、裁缝做西装。到1941年,上海的犹太难民接近2万人。
他们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孩子们和中国小朋友一起玩,有400多个婴儿在上海出生,被叫做"上海宝贝"。
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全世界都关上了门,只有战火中的上海,还留着一扇窗。
爱因斯坦找到了民国政府。
时间应该在1938年前后,他的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中国人和犹太人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相近,容易相处。更关键的是,犹太人有钱、有技术、有科学家,还和美国关系好。
蒋介石把这事交给了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时任立法院院长,他拿着地图看了很久,最后指向云南腾冲。
这地方在中缅边境,离滇缅公路很近,那条公路在抗战时期叫"生命线",是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从缅甸坐船到印度洋,再绕到地中海,欧洲的犹太难民能比去上海近一大截。
孙科做了详细规划。
给犹太人划定聚居区,建学校、医院、工厂,甚至连就业、教育、商业都安排好了,民国政府开会讨论,大家都觉得这事能干。
你想想当时的逻辑:
第一,拉拢美国。犹太人在美国影响力大,收留他们等于向罗斯福示好,那时候中国最需要美国援助,一颗子弹都要从国外运进来。
第二,经济利益。欧洲很多银行、企业掌握在犹太人手里,他们来了,技术、资本都跟着来。
第三,科学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顶级人才,能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
看起来是个双赢的买卖。
有个德国犹太企业家叫伯格拉斯,专门跑到上海,跪求中国政府给犹太人一块地,他说不求别的,只要能让这些人活下去就行。
计划书摆在桌上。
各部门都在等蒋介石拍板。
首先是钱的问题。
1938年的中国是什么状况?武汉会战刚打完,广州失守,国民政府退到重庆,正面战场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每天消耗的军费、物资,已经把财政拖到崩溃边缘。
云南腾冲在哪儿?极边第一城,离缅甸边境不到一百公里,那地方当时连像样的公路都没几条,基础设施落后得很。
要安置几十万犹太难民,得修房子、建学校、搞医院,这钱从哪儿来?国民政府自己都在吃陈粮。爱因斯坦虽然支持这计划,可美国政府一分钱都不给。
空口白牙的承诺,换不来真金白银的援助。
第二个问题更棘手。
1936年,德国卖给中国1000万马克的军火,那时候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穿的是德国军装,用的是德国武器,全副德械装备的,有8万多人。
你现在要大规模收留犹太难民,德国人怎么想?军火供应会不会断?这笔账得算清楚。
抗战打到1938年,中国已经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了,沿海工厂全丢了,内地造不出坦克飞机,这时候得罪德国,等于自断一条腿。
第三个问题最致命。
蒋介石担心的是主权。
你给犹太人划一块地,让他们聚居,今天是三万人,明天是五万人,后天十万人都过来了,时间一长,这块地到底算谁的?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宗教、法律、社区,会不会像租界一样,变成"国中之国"?腾冲在边境线上,万一将来犹太人要求独立,怎么办?
你说这是杞人忧天?
往前推一百年,上海的租界不就是这么来的吗?一开始说是租借,后来外国人自己设警察局、法院、监狱,中国政府管都管不了。
重庆国民政府开了好几次会。
最后的结论是暂缓。
说白了就是不干了。
现在看看巴勒斯坦发生了什么。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内容很简单,在巴勒斯坦这块地上,建两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
犹太人同意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全炸了。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黎巴嫩,五个国家一起向以色列宣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完,以色列占了联合国决议划给阿拉伯国的大部分土地,原本住在那里的巴勒斯坦人,有一半变成了难民。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六天时间,以色列把联合国划给阿拉伯人的地全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整个巴勒斯坦,一寸不剩。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又有100多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拒绝让他们回去。
你看,这就是一个"聚居区"的演变路径。
从避难所,到自治区,到建国,到战争,到占领,到更多的战争,七十多年过去了,冲突还在继续。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冲突爆发,到现在巴勒斯坦已经有20万人伤亡。
现在回头看1938年的那个决定。
假如当年云南真的给犹太人划了一块地,腾冲离国境线只有150公里,周围是缅甸、印度、西藏。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在那里建国,会发生什么?
边境冲突?民族矛盾?领土争端?
你可以说这是过度担忧,可巴勒斯坦的现实摆在那里。当年那片土地的主人,阿拉伯人,现在只能守着越来越小的地盘,和以色列打没完没了的仗。
上海收留了2万犹太难民,这是人道主义,给他们住处、食物、工作机会,帮他们度过最黑暗的时光。战争结束后,这些人去了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各奔东西。
没有聚居区,没有自治权,就没有后续的麻烦。
云南还是云南。
腾冲还是腾冲。
那座边境小城,保住了它的翡翠生意、温泉旅游、和顺古镇,没有因为一个"善意的计划",陷入几十年解不开的死结。
拒绝,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新华社:《犹太难民"上海名单"已达13732个》,2015年7月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巴勒斯坦国家概况》,持续更新
上海档案信息网:《286件上海犹太难民档案的"回归"》,2022年9月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