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GDP还不如广东,凭啥敢硬刚欧美?这3个“家底”才是真底气

文 | 万物喵知道

编辑 |万物喵知道

前言

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俄罗斯全年GDP连我国广东、江苏一个省都比不上,为啥在国际上敢跟欧美正面刚?

被踢出SWIFT、银行股价闪崩95%、基准利率飙到20%,换别的国家早慌了,可这“战斗民族”却总能稳住阵脚。今天咱们就扒透俄罗斯的真实家底,看看它硬气的底气到底从哪来。

三大王牌

先看最直观的“硬通货”——资源。

俄罗斯是全球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几乎是我国的两倍,光这地盘里埋的“宝贝”就够吃几十年。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23.7%,欧洲超过三分之一的天然气都得从它那买,冬天没了俄罗斯的气,欧洲多国居民连暖气都得省着用。原油产量更不用说,仅次于沙特和美国,占全球11%,稳居前三,随便断供几天,国际油价都得波动。

除了油气,铁矿石、磷灰石、煤炭这些工业刚需,还有稀土、钛等稀有金属,俄罗斯的储量全是世界前几名。

更关键的是,它总人口才1.44亿,差不多是我国的十分之一,人均资源占有量甩很多国家几条街。

这就像家里有座永远挖不完的矿,就算不怎么会经营,光靠“卖资源”也能撑住基本盘,难怪面对制裁时腰杆硬。

而比资源更硬核的,是苏联留下的“军事遗产”。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几乎继承了前者所有的军事重工业和航空航天体系,相当于直接拿到了“世界级军工buff”。

天上能造苏-27战斗机,这种战机在当时是全球顶尖水平,机动性和战斗力甩很多国家几条街;地面有T-90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部队拉出来就是“钢铁洪流”;海里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北风之神核潜艇,尤其是北风之神,能携带潜射洲际导弹,隐蔽性和打击力至今都是各国海军的“心头患”。

更难得的是,俄罗斯青壮年人口的大学学历比例长期保持世界最高,军工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一抓一大把,可以说刚独立时,俄罗斯手里的牌简直是“俩王带四个二”,就算不费心思打,光亮牌就能震慑不少对手。

可手握这么好的牌,为啥俄罗斯的经济却没起来?人均GDP还被我国反超了?问题得从几十年前的“老病根”说起。

俄罗斯经济老毛病

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的经济基础就不算扎实,到了苏联时代,为了跟美国争“超级大国”地位,更是把所有好资源都砸向了军事和重工业,优质原料优先给军工企业,顶尖人才全往导弹、飞机领域送,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农业直接被晾在一边。

结果就是,苏联能造洲际导弹,却造不好老百姓要用的热水瓶、肥皂;能送宇航员上太空,却解决不了面包短缺的问题,老百姓买个大列巴都得排半天队。

这种“重军工、轻民生”的畸形经济结构,成了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苏联的军工,也把这“经济遗传病”一并接了过来。

1991年独立后,俄罗斯想快速搞活经济,没学东方邻国“稳扎稳打找路子”,反而急着“抄近路”,搞了个“休克疗法”——直接放弃计划经济,全面放开物价和贸易。

可当时的俄罗斯经济本就“虚得很”,肉、蛋、奶、面包这些基本物资都供不上,一放开物价,市场立马乱了套:物价涨了上百倍,1万卢布三个月前能买辆汽车,三个月后连几个面包都买不起;国外的便宜商品趁机涌入,本就薄弱的本国轻工业直接被冲垮,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成了常态。

那会儿我国有批“倒爷”瞅准机会去俄罗斯,用几个热水瓶就能换一辆摩托车,四个热水瓶加两个塑料盆能换拖拉机,据说最夸张的一个,用几车罐头和热水瓶换了五架飞机,转卖给航空公司直接赚了1个亿。这听着像笑话,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俄罗斯轻工业的崩溃程度。

更糟的是,西方资本还趁火打劫,联合俄罗斯国内的寡头,用“白菜价”吞并国有资产。

1991年俄罗斯GDP还有5180亿美元左右,到1999年直接缩水,甚至不到2000亿美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倒退了20年,连吃饭都成问题;可莫斯科郊外的寡头们,却开着豪车、喝着香槟,当时全球亿万富豪最集中、豪车最多的城市,不是纽约也不是迪拜,而是莫斯科。

问题不好解决

好在世纪之交,俄罗斯迎来了强硬的普京,一边清理寡头,把石油开采权收归国家,一边还清外债,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蹭蹭往上涨。

2000年到2009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GDP和人均GDP年年创新高,看着像是要“东山再起”了。

但这增长其实是“虚的”——仔细看数据就会发现,1990年以来,俄罗斯GDP的走势和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模一样:油价涨,经济就好;油价跌,经济就垮。

说白了,它还是没摆脱“资源诅咒”,把国家当成了“巨型加油站”,靠卖油气赚快钱,根本没心思搞产业升级。

过去20年,俄罗斯本可以用油气赚的钱建经济特区、搞招商引资、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可它偏偏没这么做。寡头问题没根治,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差,大家都习惯了“躺着卖资源赚钱”,谁还愿意干轻工业这种“苦活累活”?

以前还有拉达、伏尔加这样的民用汽车品牌,现在民用工业只剩伏特加和套娃,说起来都让人觉得可惜。

2020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里,我国有134家,美国121家,而俄罗斯只有4家,这差距一目了然。

不过话说回来,把俄罗斯经济拉胯全怪它自己“打烂牌”也不公平,欧美一直忌惮这头“北极熊”,除了买它的资源,其他领域处处排挤,战略上层层包围,俄罗斯想跟别的国家合作搞产业,都得绕好几个弯。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性格就不是“忍气吞声”的类型。不像有些国家“韬光养晦”,它只要被逼到份上,就敢直接正面刚,这背后除了军事实力,还有“自给自足”的底气,粮食能自己种,能源能自己产,就算被制裁,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能保住,不用看别人脸色。

西方加大制裁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本来就没形成“内循环”的俄罗斯经济受了重创:2013年到2020年,GDP平均增长率只有0.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总量也跌到我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别以为俄罗斯老百姓过得“水深火热”,它的人均GDP略低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乌克兰等想靠向西方的邻国强不少,而且俄罗斯是全球第一个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从小学到大学全免费,社会福利不算差。

这些年为了应对制裁,俄罗斯早有准备,从2014年就开始抛售美债、囤黄金,现在手里的美元资产没多少,就算西方想冻结它的资产,也没多少可冻的。

不过问题也很明显:经济长期靠油气“吊着”,市场忽好忽坏,资本早就不敢往俄罗斯投了,每年平均有200亿美元资本出逃;更严重的是人才流失,过去20年,俄罗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之一,有能力的人都往国外跑,这才是最伤根基的。

其实俄罗斯不是没机会变好,它身边就有个好榜样,东方邻国靠稳扎稳打搞产业升级,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经济一路稳中有进。

如果俄罗斯能放下“资源依赖”,踏实搞产业、优化市场环境,凭它的资源和人才底子,未必不能再崛起。只不过这条路不好走,既需要魄力,也需要时间,就看它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结语

看完这些,你应该明白俄罗斯“硬气”的真正原因了吧?它不是没弱点,但手里的资源、军事和自给自足的底气,足够让它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未来能不能摆脱“经济困境”,关键还得看它自己怎么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家底   俄罗斯   广东   底气   欧美   经济   资源   国家   苏联   轻工业   全球   热水瓶   寡头   油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