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岸英不牺牲,毛主席会不会让他接班?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这一年,毛岸英仅有28岁,比他的母亲杨开慧牺牲时,还要小上1岁。

毛岸英的牺牲,无论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毛主席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毛岸英的离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可能性,那么,若是他没有牺牲,他是否能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呢?其实,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1922年,毛岸英出生在长沙,自他出生后,父亲毛主席便因为工作繁忙鲜少回家,在毛岸英5岁时,也就是1927年,父亲毛主席负责组织秋收起义,不得不与家人分离,自那时起,毛岸英便长达19年没有见过父亲。

父亲离开后,毛岸英和弟弟便在母亲的庇护下成长,然而1930年11月14日,母亲杨开慧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自此,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

为了避免几个孩子遭到迫害,杨开慧的家人便把毛岸英几个孩子送到了当时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上海,在他们叔叔毛泽民的安排下,进入了大同幼稚园。

可不久后,因为顾顺章叛变等事件的发生,中共在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大同幼稚园的真实身份也就此暴露,无奈之下,党组织只得将幼稚园解散,孩子们也被迫疏散。

从那时起,毛岸英便带着弟弟毛岸青在街头流浪,他们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这种流浪的生活他们一直过了五年,全国解放后,毛岸英在看了电影《三毛流浪记》后,曾这么说:

“那时我和岸青在上海的流浪生活和三毛相比,除了偷和给资本家做干儿子外,其他几乎都经历过。”

1936年,在党中央的安排下,毛岸英、毛岸青被送往莫斯科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当得知儿子被送到莫斯科后,毛主席一直以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当得知有人要去苏联后,毛主席特意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满是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儿子知道自己的模样,毛主席还特意附寄了一张照片。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接到父亲寄来的信后,十分激动,随即写了一封回信,不久后这封回信便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时隔十多年收到儿子的信,毛主席读了很久,脸上的喜悦藏也藏不住。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莫斯科的那几年,除了常常能收到父亲挂念的信件外,还得到了贺子珍妈妈的照顾,这也让两个自幼流浪的孩子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也使得远在祖国的毛主席内心多了一些心安。

1946年1月7日,在苏联经过9年学习和磨练的毛岸英回到了祖国,回到了父亲毛主席身边。

在毛岸英回国前,毛主席病倒了,得知儿子回国后,毛主席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重逢当天,毛主席特意嘱咐小厨房多准备了几样饭菜,以庆祝父子俩久别重逢。

毛主席在疼爱毛岸英的同时,对他也是十分严格的,毛岸英回国后,毛主席只同他吃了两天饭,便要求他去机关食堂吃大灶,毛主席还语重心长地对毛岸英说:“延安虽然‘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

毛岸英始终把父亲对自己的嘱托放在心里,自回国后,他也从未显摆过自己,这也让毛主席很是满意。

不久后,毛主席又安排毛岸英到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友家中上“劳动大学”,学习种地,对此,毛岸英更是毫无怨言,几个月的时间,毛岸英便学会了种地、喂牲口,在学习这些的同时,他还教当地的农民学习认字,当回到毛主席身边时,毛岸英的手上早已满是老茧,毛主席对此十分满意。

在全国解放后,毛岸英在社会调查部工作,担任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建国初期,毛主席出访苏联时,毛岸英也曾参与了安全护卫工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就在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第一个提出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正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对此,彭德怀并不同意,但毛主席表态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

有了毛主席这句话,毛岸英如愿参加了志愿军,他因懂俄语、英语,过去因有从事过机密情报工作,便留在了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元帅身边工作,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当时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彭德怀,鲜少有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可令彭老总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在入朝不久后,毛岸英和高瑞欣因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司令部而牺牲,这年毛岸英仅有28岁。

当这一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时,毛主席眼眶顿时红了,在抽过几支烟后,毛主席哽咽着说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志愿军的儿郎们都一样,岸英只是其中一个。”

毛主席的内心又何尝不痛心呢?但作为一国之领袖,毛主席又如何能因为儿子的牺牲就什么也不管不顾呢?

其实从毛主席同意让毛岸英去朝鲜战场便不难看出,毛主席并没有把儿子毛岸英当成国家领导人培养,也没有把儿子当成接班人去培养。

与此同时,毛主席认为领导干部的孩子们也不应该享有特权,想要有成就更需要自己的争取,这也是毛主席对自己孩子的要求。

一直以来,毛主席对于接班人的选择从不是根据亲疏远近决定的,而是革命事业的长远发展、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

早年间毛主席曾把刘少奇当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后来一度看好林彪,直到晚年,毛主席把选了华国锋当接班人,由此可见,毛主席选接班人的根据是基于党内政治需要和革命目标。

据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回忆:“爸爸从未想过让岸英接班,那些说法都是谣言。”

虽然毛主席没有把儿子毛岸英当做接班人培养,但也实实在在的想要把儿子毛岸英培养成为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若是毛岸英没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想必他必然在军队或者党务上有不错的前途。

历史早已通过毛主席的言行和选择告诉我们,革命事业的发展并非依靠的是一家之发展,而是集体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历史   牺牲   答案   儿子   朝鲜   志愿军   接班人   父亲   莫斯科   苏联   司令部   党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