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乒的老球迷,最近国乒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忍不住想说几句。2025年4月刘国梁卸任乒协主席,王励勤接棒,这大半年看下来,同样是那批教练和队员,赛场内外的局面真是不一样了。
先说刘国梁在任那几年,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国乒的“定盘星”。不管是奥运会、世乒赛这种大赛,还是世界杯、公开赛这种中大型赛事,赛场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记得2019年世乒赛男单决赛,马龙跟瑞典的法尔克打得胶着,中间暂停的时候,刘国梁直接拉着教练和马龙在球员通道里快速沟通,十几分钟就把战术调整到位了,最后马龙稳稳拿了冠军。那时候不管队员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技术卡壳也好,心态波动也罢,他总能第一时间在现场跟上,和教练组一起拿出办法,很少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也难怪那几年国乒成绩稳得很,东京、巴黎两届奥运会拿满5金,世乒赛团体赛男团五连冠,连商业价值都冲到了50亿,这跟他这种“在场”的态度分不开。
但王励勤接任这半年多,给人的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
最明显的是赛场边很少见到他,好多中大型赛事他都不在现场。就说今年WTT突尼斯常规挑战赛吧,国乒派了16个年轻队员去锻炼,结果最后就姚睿轩一个人闯进16强,其他人早早出局。要是换成刘国梁在,估计赛前会给这些小将们多叮嘱几句,赛中看到不对劲也会赶紧跟教练沟通调整,可那次比赛王励勤压根没去现场,赛后也没听说有啥及时的应对措施,好好的锻炼机会变成了一次挺可惜的失利。
当然王励勤也不是没动作,上任后搞了不少新措施:让主力少参赛,年轻队员多去打比赛“以赛代练”;封闭集训搞“铁腕治军”,早上6点就晨跑,练到晚上10点才结束,还不让带手机;怕队员打削球手吃亏,特意找了15岁的削球小将朱梓予当孙颖莎的专属陪练。面对国际乒联改器材的新规,也提前在成都集训时模拟各种比赛条件调整技术。但这些措施执行下来,效果好像没达预期。
就说瑞典大满贯,男队打得那叫一个揪心。林高远继美国站输球后,这次首轮又出局了,之前还输给过老对手张本智和;重点培养的向鹏也一直没打出来,国际赛场屡屡碰壁。王励勤后来采访说给了林高远不少机会,但就是没起色,可机会给了,赛场没人盯着调整,问题不还是解决不了?
最让人在意的是今年5月的多哈世乒赛,虽然中国队拿了男单、女单这些金牌,但男双项目居然自1975年以来第一次没拿到奖牌,两对组合分别止步十六强和八强。赛后王励勤说队伍在新老交替,备战时间短,双打项目还没准备好。可要是赛场能及时跟进调整,就算准备不足,是不是也能少丢点分?
说实话,国乒这些年的底子厚,队员和教练的能力都在,但领导在不在现场、能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真的影响很大。刘国梁那种“在场”的责任感,那种遇到问题立刻沟通、马上出手的态度,正是现在国乒最需要的。
真的很希望王励勤接下来能多往赛场跑一跑,毕竟乒乓球比赛瞬息万变,很多问题等赛后再复盘,不如赛中及时“在场”来得实在,只有这样,国乒才能在新的阶段继续保持优势啊。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