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已要求其供应商在为美国本土生产的车型中停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并计划在未来1-2年内实现美制车型供应链的“完全非中国化”。特斯拉及其供应商已经用其他地方生产的零部件取代了一些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特斯拉在中国拥有400多家一级供应商,其中60多家已融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特斯拉此次行动的核心动因源于中美贸易政策收紧与全球供应链扰动的双重压力。关税成本激增:特朗普政府自2024年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特斯拉美国产车型的综合成本上升约12%-15%。尽管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仍依赖中国供应链,但美国市场的高关税迫使特斯拉寻求供应链“近岸化”以规避风险。芯片供应危机:2025年7月中国与荷兰围绕半导体出口管制的争端,导致安世半导体(Nexperia)车用芯片供应中断,进一步暴露单一供应链的脆弱性。特斯拉内部评估认为,中国关键零部件的集中供应模式已难以满足其“供应链安全”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特斯拉正在积极推进“近岸外包”战略。墨西哥新莱昂州的超级工厂被视为重组北美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特斯拉正积极鼓励中国供应商前往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以符合《美墨加协定》要求。只要墨西哥产电池包的本地价值占比超过75%,就能以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同时,特斯拉也在寻求与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合作。据报道,特斯拉正与韩国三星SDI就能源电池供应进行洽谈,订单价值可能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50亿元)。这种区域化供应链布局虽然会增加短期成本,但可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符合特斯拉的长远利益。

特斯拉的供应链调整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通用、Stellantis等车企也已采取类似措施,要求供应商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这一转变标志着过去数十年形成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正在重构,企业将在效率与安全、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对中国供应商而言,特斯拉的决策带来挑战也蕴含机遇。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全球94%的磷酸铁锂电池产能集中在中国。若特斯拉美国生产线完全弃用中国零部件,其电池成本可能上升42%以上。面对这一趋势,中国供应商可加速“出海”,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设厂,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车规级芯片等高端领域寻求突破,提升不可替代性。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