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智能化康复中心来了!康复将如何“智能”?

近日,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正式启用,这个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康复中心叠加残疾人“康复之家”功能,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康复患者在家门口便能得到便捷、专业、智能的康复服务。据悉,智能化康复中心是四川省2025年3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成都市中心城区仅有3家,它将构建起“筛查-评估-治疗-监测-康复”全生命周期智慧康复生态,让康复更具精准性。



科技感满满 康复更具感知性和趣味性

老人、慢病、肌骨疼痛、儿童(注意力、运动神经、语言发育迟缓)、体姿态异常、产后、残疾人等是康复的主要群体,然而,相对于旺盛的康复需求,基层服务供给却显滞后,这也是我省为何将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作为2025年民生项目的原因之一。

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四川省首批50家智能化康复中心试点单位之一,该中心全新打造的智能化康复中心面积约1500平方米,宽敞而明亮,一走进去,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这里有辅助康复用智能机器人,还有能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以及智能情景互动训练系统等等,科技产品的赋能一改枯燥乏味的传统康复训练模式,大大提升了康复训练的感知性、趣味性。



在这里,依据康复医学服务流程与功能障碍类型,科学划分了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言语治疗室、传统中医康复室、生活能力训练室、物理因子治疗室、康复工程、儿童康复区及智能康复港等多个功能区域,任何一个康复患者都能得到相对应的服务。据了解,该智能康复中心59类康复设备中,智能设备就有19类,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让康复更具科技感。

“一人一策” 精准成为康复关键词

智能化康复中心所突显的科技感让康复的精准性、高效性和可及性得到显著提升。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以脑梗后偏瘫的康复训练为例,下肢康复机器人会人机交互式训练:感知患者细微变化,在虚拟现实中提升康复效果,该中心还为智能化康复中心组建了涵盖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专科护士、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及区残联康复专员在内的多学科团队。团队将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个人康复档案,开展“一人一策”的精准康复评估,并制定融合现代康复及中医传统疗法的综合训练方案,为区域残疾人开展家医签约服务工作。

“与传统康复不同,智能化康复中心构成了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以‘精准康复、中西融合’为特色,构建起‘中西医结合为核心的,全覆盖+高精度为定位’的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去医疗化” 儿童对医疗机构不再恐惧

智能化康复中心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 “去医疗化”。很多康复患者去医院都会感觉压抑和紧张,特别是儿童,他们总是有种恐惧感。而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化康复中心的儿童康复区,墙面采用柔和的色彩,免去儿童对医疗机构的恐惧。在公共区域,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让行动不便的患者通行顺畅。

据了解,该智能中心还与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立了紧密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专家坐诊、技术指导与疑难病例讨论,确保康复服务的专业水准与持续改进。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成华区残联和成华区卫健局将协同加强该中心的指导及运营,以提升区域康复医疗能级,助力更多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升生活能力,让“家门口”的康复服务可感可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育儿   康复中心   智能   社区   青龙   精准   残疾人   儿童   社区卫生   患者   服务中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