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诗榕 胡婷婷
据气象部门预测,23日起全省雨势将明显减弱,转为阴天为主,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中北部沿海局部可能出现中到大雨。
同时,22日进入大暑节气,福建正式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福建大暑节气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多雨、台风活跃,是一年中最炎热、最“煎熬”的时段之一。今天的《谈天说地》,我们就来聊聊大暑那些事儿。
暴雨刷新纪录 高温蓄势待发
大暑时节,福建平均气温在27.0℃~28.7℃之间,平均降雨量为98.8mm。大暑一般都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我国南方许多地方还可能出现40℃的高温天气。近几天,由于台风影响,榕城天气较为舒适,不过23日开始,午后气温将逐步升高,防暑降温又要重新提上日程。
23—24日,阴天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中雨。据气象部门统计,21日10时至22 日10时累计雨量,全市共有7个县(市、区)59个乡镇超过100毫米,最大的为连江马鼻镇236.6毫米。自20日8时以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的3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50毫米,最大的为罗源凤山镇的434.6毫米。福清、长乐、罗源日雨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纪录。
由于持续降雨,路面湿滑,能见度不佳,市民驾车出行需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同时,地质灾害往往具有滞后性,仍需警惕城市内涝和山区可能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尽量避免前往低洼地带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驾车出行时,要根据最新路况和天气预警做好防范,确保安全。
持续性降雨影响福州夏收 农技专家“支招”
近两日的持续性降雨是否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记者从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了解到,当前福州市双季早稻处于成熟收割期,中稻陆续进入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陆续移栽,晚甘薯陆续扦插,19日以来的风雨天气对双季早稻收割、中稻病虫害防治、双季晚稻移栽等较为不利。据福州市气象台预测,未来一周多雨日,雷雨时局地伴有7~9级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对夏收存在不利影响。
“接下来,种植户应抓住雨歇时段,继续做好田间、果园水道疏通工作,防止排水沟渠堵塞影响排水。”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正值我省水稻、热带果树等生产关键期,也是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受灾地区要密切关注实时预报,抓住雨后有利天气时段及时开展农业生产恢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而绝收地块要结合农事季节和地区特点改种其他作物或补种。倒伏、受淹的水稻等作物要做好扶苗、洗苗工作,迅速排水晒田,通气发根,追施适量的速效肥,促进作物恢复长势。
如何防暑祛湿 巧过“桑拿天”?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那么,在大暑节气要如何做到合理避暑和养生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下简称中心)提醒,大暑节气养生重在祛湿防暑,护阳养心。
中暑是因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属于中医的“阳暑”,多因在阳光下暴晒或在高热密闭环境下工作造成,故不宜烈日下暴晒,如需外出,做好防晒。而“阴暑”则多是由于夏月过度贪凉,寒邪侵袭人体肌表或内脏而作,如大家熟知的“空调病”,即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下的人,出现的头晕、头痛、面部神经痛、胸闷、腰肢疼痛无力、全身发冷等的一系列病症。故中心提醒,天时虽热,但勿过贪凉,勿过食生冷,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不宜久待,不在风扇、空调及风口处直吹。
夏季炎热,心神更易不安,养心安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欲望,乐于知足,让心静下来,正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知足者常乐”也。
大暑节气,还要注重夏季进补。福州地域多湿热,应以清补为宜,主食多样,并配以鱼、去皮禽肉、蛋、奶、新鲜蔬菜瓜果等,多以蒸煮或凉拌的烹饪方式。因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不宜进补肥甘厚腻之品,否则易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其中三伏艾灸和三伏贴,因其简便、安全、经济而被广为运用。大暑属于中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毛孔张开,此时将阳性的药物贴敷在穴位上,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既能帮助“春夏养阳”,又能将伏于体内的寒湿驱除,达到治病的目的。
福州今起三天天气
23日 小雨 26℃~32℃
24日 小雨 26℃~32℃
25日 中雨 26℃~34℃
编辑:陈悦瑶
审核:林洪涛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