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坐看云起时
编辑|坐看云起时
前些天指挥长陈冬平安归来,
出舱后他首先感激伟大的祖国,
最后还特别感谢他妻子的付出。

原来她就是航天员陈冬的妻子,
怪不得陈冬能够三次上太空,
真的就是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1978年陈冬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因为生在冬天所以父母就给他取名“陈冬”,作为家里第二个男孩他从小在工厂家属区长大,周围总是有很多的同龄小伙伴,小时候的日子一直都是热闹而自然,不过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没少让父母操心。

小学三年级时陈冬闯了一次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大祸”,那天放学后他和几个同学在学校操场上玩耍,看到地上堆着学校准备分给老师的蔬菜,但孩子们玩得兴起不小心把菜踩得乱七八糟 。

看着满地的狼藉陈冬心里非常害怕,但还是主动去找老师承认了错误,不过令他意外的是班主任杨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他,反而温和地把他带到办公室,耐心地告诉他: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从那以后陈冬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学习态度变得端正,成绩稳步提升,因为表现优秀还被选为班长,更难得的是从初中到高中,他连续六年担任班长,早早展现出良好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后来陈冬高中毕业后虽然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飞行学院,然而突然从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这个“野惯了”一时之间也是难以适应,刚开始他连最基本的叠军被都做不好,体能考核更是排在末尾。

面对可能被淘汰的压力陈冬没有放弃,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睡觉,他已经起床加练,腿上绑着沙袋跑步,晚上熄灯后他还在宿舍里练习俯卧撑,三个月后他的体重减轻了10公斤,体能成绩不仅达标,而且还成为了区队长。

2001年陈冬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浙江嘉兴的空军某团,先是成为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在11年的飞行生涯中,他安全飞行1500小时,两次荣立三等功,并成长为飞行大队大队长 。

2009年陈冬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当时在参加国家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时,面试官恰好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偶像杨利伟,杨利伟问陈冬:
“想成为航天员要面对更大的风险,要付出更多,会照顾不了家庭,你会坚持吗?”
陈冬当即便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想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人,为实现梦想,我甘愿为之付出!”

2016年10月17日陈冬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他与景海鹏一起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向太空,当整流罩抛开的瞬间漆黑的太空映入眼帘,
景海鹏问他:“爽不爽?”
陈冬脱口而出:“爽!”

2022年6月5日时隔六年后陈冬再次飞天,这次他担任神舟十四号任务的指令长,带领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驻留183天,期间他成为中国首位在轨时长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2025年4月陈冬第三次飞向太空,担任神舟二十号任务指令长,返航前遇到太空碎片冲击,他不仅展现出了过硬的专业素质,也直接登顶中国宇航员在轨时间,当神二十一返回舱成功着陆后,陈冬出舱时难掩激动之情,再次热情告白亲爱的祖国:
“我们回来了!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陈冬和妻子汪晓燕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普通的朋友聚会上,那天晚上陈冬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虽然全程话不多,但笑起来却很温和,当朋友介绍说“这是陈冬,是位飞行员”时,当时汪晓燕的心里便微微一动。

不过两人真正走进之后汪晓燕才发现,陈冬并不是想象中“又飒又酷”的模样,他其实私底下的生活特别低调朴素,他不追求时髦,不会打游戏,也不太熟悉年轻人流行的娱乐方式,有次一起逛街汪晓燕想教他用最新款的手机,陈冬却摆摆手说:
“能用就行,不用那么复杂。”

当时因为陈冬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恋爱谈得比别人辛苦,光是见面次数就屈指可数,主要靠长途电话维系感情,汪晓燕记得那时每个月电话费都要好几百,但是两个人每次都是谁也舍不得先挂掉电话:
“听到他的声音,知道他还好,心里就踏实了。”

决定结婚时汪晓燕已经想明白了,选择一个人就要准备接纳他的一切,包括随时可能到来的分别,包括他肩上的责任,她的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虽然也舍不得自己的独生女儿,但是却尊重她的选择,同时也对军人女婿充满敬意。

最终两人举办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可婚礼过后第二天一早陈冬就接到任务通知,没有停歇,没有蜜月,甚至来不及好好道别,陈冬这一走甚至直接就是半年,可是新婚妻子汪晓燕则是平静地把婚戒戴好,照常上班、下班,住在父母家。

虽然偶尔夜深人静时,她也会看着结婚照发呆,但是她心里却是从没抱怨过:
“这是他的事业,我必须支持。”
2010年陈冬入选第二批航天员,夫妻俩一起搬到了北京,离开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家乡,最开始的汪晓燕一度很不适应,不过好在领导和同事家属们都很照顾她,还会教她怎么在北京生活,周末常邀她到家里吃饭。

第二年汪晓燕怀孕了,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主动提出回嘉兴待产,最后在老家父母的照料下,汪晓燕成功生下一对双胞胎,后来她抱着两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在机场等待丈夫时,她忽然在一瞬间就理解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

现在翻看他们家里的相册,最多的就是他们一家四口的合影,照片里英气逼人的陈冬穿着航天员制服,妻子汪晓燕一脸温柔地站在他身边,两个孩子则是在前面无忧无虑地嬉笑玩耍,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平凡日子里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从神舟十一号到即将出征的神舟二十号,陈冬的每一步都走得不简单,特别是2022年神舟十四号任务,他第一次担任指令长,要在太空驻留半年,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关键任务。

那段时间汪晓燕的日程表总是从清晨六点开始,先给两个孩子准备早饭,一个喜欢豆浆配包子,一个只喝小米粥,七点半准时出门,送完孩子上学还得赶去单位,下午四点又得掐着时间接孩子,晚上一边盯着孩子写作业,一边抽空给老人打电话问问身体情况。

最辛苦的那阵子她常常忙得连喝水都顾不上,一个月下来常穿的裙子腰身都松了一圈,但这些她从没在陈冬面前提起过,每次陈冬来电话她总是笑着把手机转向客厅:
“看你种的那盆茉莉开花了,咱们孩子们的这次月考也都有进步!”

陈冬成了航天英雄后,有不少人想采访汪晓燕,可是她全都客气地推掉了,就连单位里新来的同事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她的丈夫是谁,汪晓燕常说:
“他在天上为国家尽力,我在地上把家守好,这一切都是本分。”

去年陈冬担任了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责任更重了,在家的时间更少了,有个周末他难得休息,发现女儿已经会炒两个拿手菜,儿子悄悄把他的航天纪念章别在自己书包里,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在他不在的日子里,这个家依然被妻子打理得温暖而有序。

今年春天神舟二十号发射时,汪晓燕还是像往常一样,穿着素净的衬衫站在观礼区,最后火箭点火升空时,周围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可是汪晓燕却只是静静仰着头,直到那抹亮光消失在天际。

这些年人们总说航天员是“摘星星”的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他们身后那些踮脚托举的手,陈冬的妻子汪晓燕用十八年的时光诠释着:所谓贤妻不是在荣耀时刻共享光环,而是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活成坚实的依靠。

当丈夫陈冬的梦想直冲云霄,妻子汪晓燕则是选择深深扎根大地,这种守护不是轰轰烈烈的奉献,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在厨房的烟火气里、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在夜深人静的等待中,一点点织就的温暖与安稳。

妻子汪晓燕这种安静的力量,
或许不如火箭升空那般耀眼,
但是对陈冬却同样深沉而珍贵。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1.搜狐网:原来她是航天员陈冬妻子,怪不得3上太空,真是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2.腾讯网:航天员陈冬顺利出舱:我们回来了!为伟大的祖国骄傲!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